城市生活太枯燥,我都快忘了這世界還有很多的驚喜。隱藏在峽谷之間的湖北建始縣石門河,是巴人故里,是楚文化和蜀文化的交匯地帶。作為地球上神秘的養(yǎng)生圣地,它與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珠穆朗瑪峰、中國黃山等不偏不倚地同處于北緯30度線上!
現(xiàn)在出去玩感覺哪兒哪兒都是人,想拍張干干凈凈的全身照幾乎不可能,但來到恩施石門河讓我如愿以償了,不光人少,更關鍵的是景色絕美,每一寸都震撼人心。
提起石門河,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不過沒關系,我也是第一次來,來了你就會愛上這里,此處遍地是美景。
有人說,醉美的風景要么遠離塵世,要么在心里,這話說對了,去石門河就得考驗你的征途的耐心。
石門河位于建始縣高坪鎮(zhèn),肩擔重慶、武漢,卻是“兩大火爐”之間的避暑山莊,奇怪了,不過眼下是冬季,倒希望它是火爐。
“石門對石虎,黃金二萬五,哪個先找到,買下施南府”,可見此地是舊時亂世英雄落敗后偷埋寶藏的地方呀。首先申明,我不是沖著寶藏來的。
石門者,山石中洞如門,往來人出入門以為路。來到石門河,果不其然,看來我的智商沒問題。
自高坪集鎮(zhèn)向東北兩公里,在連綿的山巒中被劈開一條深谷,這條掛在兩面峽壁的險峻道路便成了宜昌與恩施往來的重要驛道。
過了驗票口,對面就是一座四面孤立的山,險峻異常,非鳥類不能達。
當我滿懷激情地端起照相機欲按下快門時,傻眼了,無法收納完整的山體,超廣角鏡頭咋懂變焦的痛。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話永遠是真理。
縱覽群山,林木茂盛,顏色翠綠,綠得逼眼,綠得沁心,綠得潤肺,足以讓富龍我回味一生!
為了讓游客欣賞到別樣的風景,偉大的人類在兩山之間搭橋。陡峭的懸崖讓架橋者無從下手,聰明的建設者便鑿洞施工,因此欲登橋者先要穿過一個山洞,這叫暗渡陳倉,極富創(chuàng)意。
懸索橋名叫步云橋,我們來到時天氣不給力,少了云霧,沒能體驗到步入云端的飄渺感覺。想要騰云駕霧還得人品好。
總有那么幾個人,走在晃動的橋上,小心臟一直是顫抖的。
從橋上俯瞰谷底,頓時倒吸一口寒氣,心臟不良者切勿好奇腳下。
這個大峽谷有多特別呢,總之是非常厲害就好了。
過了橋就是絕壁棧道,懸空而立。棧道像一條腰帶纏著山際,不離不棄。
棧道先盤旋而上,再蜿蜒而下,千回萬轉,依山而繞,直插云天。沒有審美的疲倦,有的是步步驚嘆,步步驚喜。
這掛在絕壁上的棧道,就是神話中才有的天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驚心動魄,本身就是一道絕美的風景,是一幅充滿寫意的畫。
但見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猶如墜入一個大氧吧,清新的空氣能滌蕩掉所有的心靈塵埃。
不用搶機位,不用打斷腿,隨意可以走在無人的角度,欣賞無遮擋的風景。
人在空中走,景在腳下游。來到這里,醉適合溜溜自己一顆愛爬山的心。
山勢險要,不是華山,險似華山。
前過石門灘,昨飯石門洞。
千峰接萬峰,骨立寒天空。
相對面兩崖,無路許攜從。
偶從發(fā)浩呼,四谷響交哅。
向上看,絕壁千仞,把藍天擠成窄窄的一線。
棧道沿線還不時綴有小景點,比如升棺石,是天然形成的,懸于頭頂。
也有八卦圖,乃后人添加。
行走在棧道上一點也不害怕,如履平地。
但若遠看別人正在行走的棧道,有的人還是會心生一絲恐懼。
棧道時而在山體的右側,一轉身又到左側去了。
路過“日月門”,導游說在此可以晨觀日出東方,暮看晚霞染天,可是今天我與這兩個奇觀均無緣。
兩山緊逼,回旋不過十丈,而石門河就在此夾縫間掙扎了千萬年,對這種洪荒之力,自生敬畏。
行走在棧道上并不乏味,一路上有各種景觀吸引游人的眼球,路的上方有棵樹,形似龍頭,得名“龍頭樹”。我們都是龍的兒女,見者都應該恭敬地看一眼吧,何況這還是我的屬相。
看到一塊寫著“巨猿頭像”的景點牌,往前方四望,遍尋不得,同行的熊偉與我一起尋找,回頭往上張望,咦,原來在這!
“白虎迎賓”,太客氣了,誰敢要它迎接呀。
昔日徐霞客看不到的風景,有了棧道后,險處的景色就這么輕易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這就是傳說中的“天門”,門內還是凡間,門外就是仙界了。
我們放棄去天宮,走臺階往山下而去,山下是條河了。
兩山夾一河,山是翠綠的主色調,水是碧藍的寶玉,再沒有比這好看的景了。
這條河就是石門河,別看它水淺、河道狹窄,在古代時它水深成河,是一條運輸?shù)暮拥馈:拥赖陌哆呌幸粭l沿河的鐵鏈,每隔一段有一個固定的鐵環(huán),現(xiàn)在銹跡斑斑,過去纖夫拉纖時全仗著它使力。
如今河道已不成為河道了,峽谷下的河流似一條桀驁不馴的蛟龍,卻被大山鉗制在狹窄的谷底,蛟龍不服,發(fā)出不屈的咆哮。
有人說石門河是天堂與地獄的臨界點,它時而咆哮嘶吼,令人不寒而栗,時而歡快流蕩,讓人心情大好。
中國有很多條河,但像石門河這樣的并不多,貌似只有馬嶺河能媲美。曲曲折折的河床,分明的落差,使得河流左沖右突,形成瀑,匯成潭。
潭好,名也好,景區(qū)把它分為上中下三段,分別叫問心谷、洗心谷、舒心谷。
其實只是這么一說,游人是不可下去洗的。
事實上,并不是要你下水去真洗,人家是指這負離子,不要會錯意思哦。
潭水如寶石般的晶瑩,藍得純粹,藍得徹底,藍得讓人沉醉。
潭中倒影著絕壁,游魚、細石,歷歷可見。
凝視這藍得過份的水,我猜測它是仙女的淚水化成的。
生活需要一些時間與自己的內心對話,靜靜地呆在這里,哪怕只有十幾分鐘,也能治愈城里人的焦慮癥。
沉醉山水間,一夢是經(jīng)年。
它的美與九寨相通,卻又有別于九寨的童話世界。
望著這湛藍的水,硬漢子不禁溫柔了起來。
無論秋的蕭瑟還是冬的荒涼,都無法遮掩你春的容顏,走近你,會越陷越深,如同走進蜂巢,幸福包圍著我們。
石門河堪稱植物王國,路邊的一棵紫薇樹引起了大家的注目,千年老樹了,一些信男信女給它系上了紅綢帶。
紫薇樹守護著一座千年古橋,“背背包”同學在此留影后也留下了背包,臨出景區(qū)大門時才恢復了記憶,所幸后面的眾多游客沒有順手牽羊。
從這里就要往上走了,前方是景區(qū)的出入口。看到這被歲月磨得發(fā)亮、凹凸不平的石板,我知道這是古道,不是景區(qū)人為地仿舊做出來的,今天,我的雙腳也給它磨了一層。
你以為萬木枯敗的冬季,卻有著獨特的風景,聽自然之音,守歲月靜美,在流年里許一場清歡,在這里靜享一段柔軟時光。
我以為景點就這些,結果打我臉了,導游說對面半山腰的那條斜路是鹽巴古道,斗轉星移,歲月更替,古道早已廢棄,只有狹窄的石板路還在訴說曾經(jīng)的滄海。
古道奇窄,只容一人行走,一側是崖壁,另一側是萬丈深淵,倘若腳下不慎一滑,子女就見不著了。
視線拉回,眼前是一樣的懸崖,一樣的棧道,卻是不一樣的風景。
沿石級古道,賞河谷兩岸翠峰,觀壁巖天然圖畫,叫人思緒飛揚。
山是險峻的,樹是青翠的,水是碧綠的,來了,你就入畫了。
這里沒有汽車的躁鳴聲,甚至游客也很少,簡直不要太美,
對面遠處的山頭形似大佛的上半身,五官和身材都極像,被譽為“中華一絕”,名曰“開門見佛”,但對我們來說是關門見佛了,走到這里就結束了游覽。石門河景區(qū)呈長條形狀,不走回頭路,從北門進的即從南門出。
去過一個石門河,就等于去了峽谷、河道、古道三個景區(qū),太劃算了。
作為一個“四季美人”,她一舞輕紗水袖,便幻化成了恩施的美。
石門河還沒啥名氣,知道的人不算多,因此來的每個游客都可以從容地欣賞它的美。
現(xiàn)在景區(qū)又在施工完善設施,一是增加恐怖的3D玻璃橋,二是增加上下山的玻璃電梯,反正跟玻璃較上勁了。
聽說亞馬遜很美,我沒去過,但我猜想,大抵是石門河醬紫的吧。
石門河的美,值得每一個人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