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歡樂谷作為歡樂谷連鎖主題公園“東西南北中,歡樂大中國”全國戰略布局的第五站,落地武漢,承襲華僑城集團創想文化內核,耕耘十載,在承變中謀發展,在承變中造歡樂。十年沉淀,與城市同頻共振,與行業共贏共榮,與谷民同心同向,寫就與時代偕行的奮進凱歌。
城市樂園 打通歡樂通感
2012年,昔日中北路延長線上的一片灘涂,蛻變為歡樂大道上36萬平米的城市樂園。作為城市歡聲笑語的發起站,武漢歡樂谷從寸壤中新生,帶著一往無前的熱烈,以創想歡樂串聯起“谷”與“城”的通感。
領潮流風尚,與“幸福之城”同歡樂。十年前,武漢歡樂谷水陸雙園同步落地武漢,填補華中主題樂園空白,成為華中城市旅游新名片。2016至2021年,相繼推出歡樂谷二期“歡樂海洋”、首座餅干警長線下童話樂園“甜品王國”、水公園三期“杉林奇遇”等項目;在全國各地積極探索發展文旅消費“夜經濟”背景下,武漢歡樂谷率先扛起城市夜游大旗,逐步形成以“夜景、夜娛、夜秀、夜演、夜購、夜宴”為核心體驗的夜游產品體系。運營十年,武漢歡樂谷累計接待游客近2800萬人次,其中夜場入園游客逾800萬人次。
履央企擔當,與“英雄之城”共成長。2020年1月23日,面對疫情,武漢歡樂谷率先閉園,307名員工留守宿舍,封城76天無一例感染。5月19日,關閉了117天的武漢歡樂谷煥新重啟,成為文旅行業疫后復蘇風向標。146天“與愛同行 惠游湖北”活動中,武漢歡樂谷累計免費接待游客296萬人次,期間,《華爾街日報》以長達一分鐘的視頻及長圖文報道武漢歡樂谷旅游熱點,《法新社》《路透社》《環球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在頭版顯著位置以“武漢風潮(Wuhan Wave)”報道瑪雅海灘抗擊疫情取得的勝利,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為此點贊,武漢歡樂谷一舉成為向世界展示武漢疫后復蘇的窗口和疫情防控的國家名片。
擔當不止于危難之時,武漢歡樂谷始終與城相伴,“以公益為媒”。作為“武漢馬拉松”永久終點站,以全環節貫穿式助力城市盛大賽事;作為歡樂創造者,在2021年江灘跨年夜,帶領市民放飛微笑氣球,亮相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根植笑臉記憶;作為央企精神踐行者,在特殊節點邀軍人、警察、教師、務工人員等免費入園,并推出“援鄂醫護人員可帶3名親屬終身無限次免費游歡樂谷”政策,感恩無私奉獻,致敬城市英雄。
十年深耕,武漢歡樂谷心執一念,匠鑄一園,用熱忱和情懷在瑣碎日常中積聚園感,點滴升騰起歡樂夢想。
一個垃圾桶,洞見小事做透的態度。園區內,一位年輕男士正聚精會神打游戲,而支撐他雙肘的是一個粉色垃圾桶……在這里,垃圾桶不再是“臟亂差”的代名詞,而是如其他景觀小品一般,像一道亮麗風景線。這一切源自辛勤谷民對垃圾桶的愛護:每天擦拭垃圾桶表面、內側及底部,每周挪位清潔;下雨天,及時將清潔干凈的垃圾桶移至屋檐下,并將垃圾桶敞口緊密對放,保護漆面不損傷。這是平凡的小事,也是武漢歡樂谷“盡精微”的生動詮釋。
一米空高,洞見日積月累的恒心。2021年夏天,水公園所有外擋商亭空高都抬高一米,改造后的商亭不再壓抑……這一米距離不只是單純的高度提升,更是日就月將的“園感”烙印。十年來,我們以游客體驗值為關鍵標尺,下足“最后一厘米”改造的“繡花功夫。僅2020和2021兩年,武漢歡樂谷完成改造兩百余項,亮堂的停車場、防滑的洗砂地面、自帶網紅屬性的經營店鋪、舒適的綠化休息區……哪怕只是與地面齊平的樹篦子,都是武歡踐行“歡樂予人”理念的人性化表達。
勇立潮頭 締造品牌樂感
敢為人先,活動破圈引領節慶先鋒。十年發展,武漢歡樂谷勇當歡樂事業排頭兵,爭做新興辦節先行者,率先打造連鎖歡樂谷燈光節和電音節兩大“夜游”主題活動。2016年首屆燈光節,接待游客27.51萬人次,同比增長226%;2017年首屆電音節,接待游客103.14萬人次,同比增長32%。
武漢歡樂谷持續創新文旅玩法,逐步形成獨具武漢歡樂谷特色的辦節新思路。2021年攜手“Smiley”,首創國際IP+現代藝術+傳統文化的新潮燈光節,一舉斬獲中國文旅先鋒獎。
乘勢而上,品牌輸出傳遞歡樂力量。6分33秒的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會宣傳片中,四位谷民代表武漢歡樂谷出鏡“向世界說你好”,讓歡樂從武漢走向世界;“惠游湖北”活動,連登8次央視,6上《人民日報》;2021年元宵節活動現場,央視《東方時空》黃金直播5分鐘,央視新聞新媒體60分鐘一鏡到底;2021年HOHA電音節,抖音微博雙平臺共登熱搜話題全國榜26次,電音節全網話題閱讀量超11億……站在新征程的起點,武漢歡樂谷將一如既往與城市共情,與時代共進,以創想之名,續寫歡樂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