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作為中華大地上的高山長林,歷來被視為畏途,人跡罕至,就連現代人也稱這里為“中國大地的深處”。但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土的新、舊石器時代文物證明,距今300萬年這里已有人類活動。
上古時期,黎民百姓靠茹毛飲血,采摘野果為生,瘟疫流行,人類有滅絕的危險。炎帝神農氏心如焚,想千方百計欲拯救生靈走出食物不足和痢疾疾病纏身的困境。他不辭辛苦,率領臣民從家鄉(xiāng)隨州的烈山出發(fā),向西北面的大山區(qū)進發(fā),曉行夜宿,跋涉七七四十九天,來到秦嶺大巴山東段,這里山高路險,古樹參天,云霧彌漫。一次,一群虎豹將他們團團圍住,欲將臣民吞噬,炎帝神農大怒,奮力揮起神鞭抽打,煞住了兇獸的囂張氣焰。野獸被驅趕逃遁。他們深入峽谷,只見座座大山崖險壁陡,難以攀登。正在惆悵之際,巧遇一群金絲猴手扯古藤,攀緣登山,炎帝神農觸景生智,便吩咐臣民砍木桿,割藤條,綁橫檔,靠著山崖搭起360級木架直抵云端。他們攀緣木架登上了山頂,只見冷杉遍布,奇花斗艷,異草飄香,好一派世外仙境。他們好奇地品嘗著百草,酸甜苦辣味道齊全。于是便在此蓋了“幾棟”冷杉為柱的茅屋,那一根根冷杉柱子竟然生根復活,長成了大樹,擠成圍墻。此處被后人取名為“木城”。炎帝神農白天嘗百草,夜間就著篝火光亮記下藥性。一次,他將一棵草剛放在嘴里嚼了兩下,頓感天旋地轉,眼放金花,大汁淋漓,原來這是一棵毒草,勉強將手邊一棵紅色的草扯起放入嘴里,稍時,毒氣消散。因而給這起死回生之草取名為“九死還陽草”。他踏遍這里的山山嶺嶺,溝溝岔岔,品嘗出了數百味草藥和粟、麥、蹈、豆、粱五谷,并就地播種。后將收獲的五谷和采集的藥物標本帶回家鄉(xiāng)教民種植。解救了黎民饑荒和病痛之危。這些草藥和五谷都由后人編入了《神農本草經》和《神農五谷經》。炎帝神農在發(fā)現草藥和五谷后,帶著成功的喜悅依依離別了木城和家鄉(xiāng),去南方繼續(xù)教民稼和救民疾夭。醉后,客死在湖南茶陵(今酃縣),葬于離城不遠的山上,此山后名“炎陵山”。后人為了紀念炎帝神農氏的豐功偉績,在酃縣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神農廟和炎帝陵。自北宋以后,炎黃子孫時有人到此朝拜。中國大部分地方都建有五谷廟。而架木為城,嘗草采藥的莽莽林海便得名“神農架”。
炎帝神農氏的傳說在現代考古中得到充分的佐證。1989年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神農架發(fā)現了原始人類的早期石器數枚,估計有近200萬年的歷史。1986年,在神農架紅坪地區(qū),又發(fā)現了神農架遠古人類舊石器遺址。這說明比神農氏更早的時期,這里就有了人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