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能干,這是旅游業內人士對“超人”朱光英的評價。這位興山妹子1991年觸碰旅游,2000年成立順達旅行社,如今已成為宜昌旅游界的排頭兵之一。
在她眼里,宜昌旅游已經從醉初的過境地,逐步發展為旅游目的地。要想再次迎來跨越式發展,則還需提升整體形象,增加夜游等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更多的游客。從“看景點”到打造目的地
4月3日中午,朱光英的辦公室陽光明媚,剛剛從歐洲考察歸來,“還在倒時差,有點累。”她說。
辦公室外,順達旅行社的會議室里嘰嘰喳喳很熱鬧,一個即將出發的新馬泰團隊正在開說明會。朱光英說,今年旅游業面臨很大壓力,團隊游大幅減少,散客成為主力。
“我算是經歷了宜昌旅游從起步到興盛的過程。”朱光英回憶,“在1999年之前,旅游發展處于初期,景區也以基礎建設為主。”1999年至2002年,是長江三峽游的黃金期,旅行社幾乎不用出門營銷,坐在家里就有接待不完的游客。那時候,9成以上的游客是中年人及小孩,經常“吃饅頭看景點”,對住宿要求也不高。
2004年后,長江三峽游進入平穩發展期。一段時間里,游客在宜昌停留的時間很短,幾乎把宜昌當做過境地,“有的游客從重慶下來,下船后參觀大壩,然后直接乘飛機離開,根本不到宜昌其他景區參觀,也不住宿。”朱光英和同行開始意識到,只有打造旅游目的地,才能保證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朱光英的印象中,也就在這一時期,宜昌景區開始爭相創3A、4A、5A,政府主管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努力打造“兩壩一峽”精華游,改造升級游船,高星級酒店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別浪費游客的“第二晚”
朱光英介紹,這個清明節,接待的游客大多將3天假期全耗在宜昌,特別是河南、山東、河北、湖南、安徽、江西的游客,宜昌已經成為他們出游首選城市之一。
不過,從旅行社接待情況來看,今年出去玩的宜昌人,比來宜昌的外地人多。“以前90%的游客考慮的第一要素是價格,現在60%的游客將品質放在第一位。”宜昌要真正成為旅游目的地城市,還需在服務功能和品質上下功夫。
這次去歐洲考察,讓朱光英對宜昌旅游業的發展建設產生了很多想法。“假如游客在宜昌住兩晚,第一晚可以逛街,那第二晚干什么?游客會覺得第二晚很浪費錢。”
在她看來,宜昌還有很多旅游項目需要完備,比如主題城市、主題街區的建設,歐洲就有很多有名的街道或者特色店鋪,吸引了很多游客去度假享受,宜昌也可以利用沿江大道的地理優勢,發展一系列的特色酒吧、表演和商店等等。
朱光英的這一想法與宜昌剛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不謀而合,意見提出要加強旅游要素體系建設,積極創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打造特色餐飲街區,推進旅游名街、名店、名品、名菜創建。以演藝廳、歌舞廳、酒吧等休閑會所為載體,打造旅游文化娛樂街區。旅游需與文化“共舞”
隨著游客在宜昌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從以前的不足1天,增加到現在的2.5天甚至3天,體驗宜昌的文化成為旅游行程中的重要內容。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旅游不僅僅局限于自然觀光,旅游更是一種求新求異的文化體驗過程。走馬觀花似的旅游方式逐漸被深度旅游所代替,以山水為形,以文化為魂的旅游景區受到越來越多的游客喜愛。如三峽大壩旅游區大力弘揚“工程文化”,車溪風景區著力開發“民俗文化”,柴埠溪、大老嶺依靠“生態文化”,三游洞風景區主推“名人文化”,石牌風景區融入“軍事文化”,長陽旅游注重“土家文化”發掘與傳承。
朱光英說,宜昌旅游要發展,必須打造一個文化旅游的整體形象,努力擴大宜昌旅游的知名度,要整合并充分發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時尚文化旅游產品,如茶文化、飲食文化等。歷史文化的厚重性以及現代文化的開放性,都是宜昌旅游文化個性的突出表現。地域特色明顯的文化將給宜昌旅游帶來持久的發展動力。
談到自己的目標,朱光英說,就是占領旅游產業的金字塔,做塔尖上的工作,成為大型批發商旅行社,她正在朝著自己的事業夢想邁出堅實的步伐。雨中的車溪風景區,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韻味。本報記者邵培攝城市故事把文化旅游業培育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任云重大專題規范性文件解讀之⑦
重點內容: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產值突破1000億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業規模、質量、效益走在中部地區和長江沿線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強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突出規劃引領,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功能,高標準做好文化旅游發展規劃,優化文化旅游空間布局,完善文化旅游服務功能。突出品牌建設,提升城市影響力,培育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節慶活動品牌,加大城市品牌營銷力度。突出產業培育,提升文化旅游業綜合實力,加快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重點文化旅游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培植大型文化旅游企業集團,加強旅游要素體系建設。突出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內涵,深入挖掘景區文化內涵,打造高品質旅游演藝產品,深度開發文化旅游商品。保障措施包括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全市文化旅游業發展委員會;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宜昌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理體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完善全市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加強人才培養,編制文化旅游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規劃,建立全市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庫。《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