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鳳山,國家AAAA級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北省遠安縣城西3.5公里處。鳴鳳山屬荊山山脈 ,海拔高度408米,相對高度 288米。荊山也叫楚山,楚文化的發祥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創了數千年燦爛輝煌的楚文化,沮河流域正是荊楚地望。鳴鳳山兀立其中,三面環水,一峰獨秀,如鳳之將嘯,為楚人所崇拜之祥瑞,信道者鑿石梯登山,劈巖石修廟,曰鳴鳳大觀,追溯歷史可至南北朝梁武帝時期,距今1500多年。
相傳真武大帝先前曾修行于此,后得道升仙,乘鸞鳳巡游下界,訪臨荊山,鸞鳳見此處山丹水艷,也興奮不已,遂落于山巔,引項高歌“仙山在此”,鳳臨祥瑞,鳴鳳山由此得名,也聲名遠播,為荊楚大地的靈山、福山,黎民百姓求子得子、求福增福、求財生財、祛病消災,因而香客信眾遍布大江南北。
對比武當山勢之雄奇,皇室賜封之尊貴,鳴鳳山堪稱渺小,然而它卻以山丹水艷靈異雋秀著稱于世。自大觀始建之日起,香火即盛,斗轉星移,朝代更替,戰亂頻仍,歷史上數次焚毀,數次重修,皆為道教信徒及民間香客捐建,鳴鳳山香火卻久盛不衰。鼎盛時期,山頂觀內道人分東西兩宮,山腳繞山盡是香客房,人聲鼎沸,香煙繚繞,鐘鼓聲不絕于耳,農歷九月初九開山,次年三月三日關山,信徒遍布大江南北,江漢平原尤其虔誠,奉為祖廟。大觀銅瓦覆頂,金碧輝煌,每塊瓦上都刻有人名地名,均為善男信女所獻。
鳴鳳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煙霞洞、刑部蘇爺爺遺靴處、多子巖、云霞洞、八卦臺、永圣宮、濂溪小島、頭天門、文昌祠、二天門、龜蛇二將、鳴鳳湖,鳴鳳峽,鳴鳳道觀金頂等50余處。其中丹霞地貌中又有其獨特之處——“紅砂巖”有別于南方“砂礫巖”(砂中夾有石礫),色若丹霞,狀若織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