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上半年宜昌旅游成績單,今年1-6月宜昌共接待國內游客5180.84萬人次,同比增長24.24%,較2019年增長3.65%;實現旅游收入521.36億元,同比增長22.39%,較2019年增長0.12%。其中,宜昌旅游核心產品“兩壩一峽”旅游區成為上半年“銷冠”。
“兩壩一峽”旅游區領跑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壩一峽”旅游區主要包括三峽大壩、三峽人家、屈原故里、西陵峽口風景區、兩壩一峽游輪等景區和游輪產品。
1-6月,三峽大壩接待游客150.0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44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18%、1215%;三峽人家接待游客10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7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40%、451%;屈原故里(含九畹溪漂流)接待游客25.6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69.2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5.94%、250.79%;西陵峽口風景區接待游客49.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4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28.2%、113.2%。
該負責人介紹,“兩壩一峽”旅游區匯聚了宜昌最優質的旅游資源。兩岸青山,一江碧水,從九碼頭經西陵峽到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景隨船行變幻,盡得長江之美,在屈原故里復歸人文情懷,令全國游客流連忘返。今年端午期間,央視推出的2023端午特別節目《碧水長歌頌端陽》中,“兩壩一峽”入鏡40余次,給全國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吸引了全國游客奔赴。
內升級外聯優質線路
坐擁優質山水資源,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體驗游占據市場主導的當下,“兩壩一峽”旅游區成為“銷冠”離不開旅游區不斷增加新供給、新場景、新體驗。
今年以來,三峽大壩持續提檔升級,更換老舊設施設備及標識標牌,優化旅游區參觀線路,開通景區返程直達車,滿足游客個性化參觀需求;三峽人家新建石牌非遺老街、龍津溪至楊家溪沿江3.4公里的集詩、音、畫一體的詩意長廊等項目;西陵峽口風景區加強娛樂設施建設,實施世外桃源小景觀改造,增強沉浸式場景打造;“兩壩一峽”游輪更新在船文化演繹類節目,不斷豐富旅游新內容;屈原故里打造“國風游園會”夜游燈展項目,形成集觀燈展、賞演出、吃夜宵、唱KTV、親子游樂為一體的夜市消費中心,打開二消市場,激發景區活力。
與此同時,“兩壩一峽”旅游區發揮各自資源特色,捆綁整合,形成產品聚合優勢。三峽大壩利用三峽工程博物館、三峽珍稀植物研究所、珍稀魚類保育中心和世界大壩微縮景觀園獨有的水電科普特色,融入三峽大壩旅游線路中,推出獨具特色的三峽大壩水電科普研學線路產品及高端夏令營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兩壩一峽”游輪與九鳳谷景區組合,推出“三峽升船機線+九鳳谷”、“兩壩一峽(葛洲壩船閘線)+三峽九鳳谷”直通車、“長江夜游+九鳳谷”組合套票等多款線路產品,并開通船進巴東新航線,市場反響良好。屈原故里精心推出屈原故里+三峽竹海、屈原故里+高峽平湖、屈原故里+木魚島等一日游產品。
年輕游客成“流量密碼”
打造研學產品,讓更多青年學子“走進來”;直播帶貨、網紅營銷、達人探店,讓年輕一族打開手機就能“刷”到心動的旅游產品……上半年,“兩壩一峽”旅游區精準營銷,讓年輕游客成主角。
三峽大壩瞄準陸路市場、游船市場和研學市場,建立全國范圍內市場營銷網絡渠道,覆蓋全國23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上半年,接待研學團隊100多個批次,接待研學學生3.8萬人。兩壩一峽游輪市場團隊先后走訪23個省147個地級市,先后組織了10多場踩線活動,邀請旅行社、自駕游和戶外俱樂部等來宜踩線。2月16日,“兩壩一峽游”迎來6000余人省外大團,是近三年赴鄂的最大旅游團隊。3月11日,“兩壩一峽游”實現了7船齊發,單日接待游客10000多人。
屈原故里聯合美團、攜程、同程、飛豬、抖音等網上售票系統和直播帶貨、達人探店、達人分銷、話題創建等多種形式,進行全方位的網絡宣傳和網上售票;通過舉辦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國際劃聯龍舟世界杯等重大文體活動,達到了“以節彰文、以賽揚名”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還攜宜昌重點景區積極赴北京、西安、杭州、港澳等地重要客源地市場組織推介會,邀請省外旅行商來宜考察線路,推出優惠游、套餐游等系列活動,攪熱旅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