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宜昌旅游收入將達百億
編者按:5月20日,三峽大壩將全線建成,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三峽,再次聚集三峽工程所在地的宜昌。三峽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電城。
2006年5月20日將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5月20日,三峽右岸大壩將澆筑至海拔185米高程,三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完工。這是三峽工程開工12年后又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標志性事件。宜昌這座水電旅游名城因大壩而更加奪目耀眼。
宜昌因壩而生動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從此,三峽工程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頓時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同年,宜昌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并列入長江三峽經濟開放區。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宜昌旅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7年三峽工程截流以后,宜昌旅游產業的發展一直是呈上升趨勢。1998年,宜昌旅游占GDP的7.12%,而2002年的時候已經上升到11.4%,計劃到2010年,旅游業收入將達到100個億,初步建成三峽旅游醉佳目的地城市、國際性水電旅游名城。
三峽工程的觀光潮涌起于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的1997年,當年旅游人數達到26萬人次,此后游客數量每年遞增15%到20%。大壩旅游區自1996年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近500多萬人次。其中,2005年接待游客量突破百萬人次。在工程建設之初,建設者就將大壩旅游融入設計思想中,采取工程建設與旅游環保同步進行的施工思路,先后建成可遠眺壩區全貌的國家AAAA級壇子嶺景區、185米高程觀壩平臺、近壩觀景點等一批觀光游覽點,2005年又相繼開放壩頂觀光項目和截流紀念園景區。
近年來,在以三峽大壩為核心的新三峽旅游推動下,宜昌三峽旅游穩步增長,高潮迭起。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8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57億元,相當于全市GDP的9.4%,比2004年增加0.6個百分點。主要旅游經濟指標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宜昌因壩而輝煌
今年10月份,三峽水庫將從目前的139米水位蓄水至156米,“高峽平湖”將更加壯美。醉終壩上水位海拔高度將達175米,回水將上溯到重慶境內,屆時,“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真正形成。高峽平湖這一歷史性的巨變,在保持老三峽神韻不減的同時,帶來新三峽風光無限,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三峽的旅游內涵,為三峽旅游開辟更廣闊的前景。
今后的三峽旅游,將以三峽為主線,以三峽大壩為核心,以宜昌市為重要增長極,將夷陵區、秭歸縣、興山縣以及神農架、巴東、巫山、奉節連成一片,形成“一片游”、“分段游”和“復合游”的三峽旅游新模式。擁有“觀三峽、游大壩、賞平湖”三大看點的宜昌市,制定了更為雄心勃勃的旅游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建成世界水電旅游名城,年接待海外游客150萬人次。可以預見,隨著三峽旅游模式的創新,三峽旅游的前景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