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三峽工程大壩庫首,東與夷陵區交界,南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接壤,西臨巴東縣,北接興山縣;屬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山崗丘陵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截至2018年底,秭歸縣國土面積2427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8個居委會、186個行政村、1111個村(居)民小組,縣政府駐茅坪鎮,總人口370788人。
美麗的秭歸縣城
秭歸縣名來源《水經注》“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秭”由“姊”演變而來;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醉美外景地”、“中國龍舟之鄉”、“中國詩歌之鄉”等稱號。截至2018年底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屈原故里端午習俗”“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非遺6項,市級非遺14項,縣級非遺9大類43項。
秭歸端午節活動現場
秭歸端午節——賽龍舟比賽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引舟競渡,在江上打撈屈原真身。之后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賽龍舟于是成了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屈原故里秭歸,每年端午節秭歸縣城會按照“莊嚴、隆重、傳統、簡樸”辦節原則,開展禮拜屈原和禮成誥舞儀式,緊扣屈原、端午、長江等元素,以詩為魂、以舞為媒,充分展示屈原故里獨具魅力的端午習俗和深厚的詩歌文化底蘊。
以“萬‘粽’一心,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包粽子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活動將游客體驗性、群眾參與性和比賽挑戰性高度融合,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體驗傳統端午民俗。
以“縱情端午 奮進秭歸”為主題的端午傳統龍舟賽、“詩在民間”為主題的騷壇詩會、“風韻秭歸”為主題的系列文學交流等活動以傳承非遺文化為目的,引導游客與市民在當地景區和社區親身體驗劃龍舟、包粽子、掛艾葉、扎香包、貼對聯、涂抹雄黃酒等屈原故里傳統端午習俗,觀看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篾器編織、慢工繡藝、峽江木雕等傳統手工技藝,參觀文創作品。
端午美食文化活動包括“中國美食之鄉·秭歸味道”系列評選暨美食地圖發布、特色美食街開街、美食嘉年華等。通過系列評選活動,發布美食地圖,在端午節前推出秭歸招牌美食、招牌門店。
2019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近萬人包粽子挑戰吉尼斯世界記錄成功
據悉,2014年8月,經國家清理和規范節慶活動領導小組批準,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作為國家保留的節慶活動項目,將在宜昌市長期舉辦,文化和旅游部也將“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作為其主辦的唯一全國性端午文化活動。
2019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5億元,增長8.0%;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秭歸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靈。縣名來源由古歸國、夔子國演變而來。這里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誕生地,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家鄉(王昭君為西漢南郡秭歸人,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這里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屈原故里端午習俗”“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非遺6項,市級非遺14項,縣級非遺9大類43項。
秭歸縣現擁有國家AAA級以上旅游景區5個,其中包括5A級景區1個--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4A級景區2個--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九畹溪景區、3A級景區2個--鏈子崖風景區、月亮花谷景區。是渝東鄂西的交通樞紐,長江上游的交通咽喉,境內擁有長江黃金水道64公里、高速公路1條、國道1條、省道5條,在建的秭歸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醉大跨度的鋼箱桁架推力拱橋,于2019年“十一”通車。秭歸港連接宜昌的疏港鐵路已納入國家“十三五”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規劃,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水公水”翻壩轉運模式全面啟動。
秭歸屈原故里景區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位于秭歸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 為600米 ,占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于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古民居區,以及屈原文化藝術中心、崆嶺纖夫、戰國銅馬車、騷壇遺韻及雕塑、牛肝馬肺復制、濱水景觀帶等景點。
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
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是一個以游覽觀光、動感體驗為主,休閑度假、科學考察為輔的國家 AAAA級生態旅游風景區,位于秭歸縣茅坪鎮境內。景區距離三峽大壩和秭歸新縣城9公里,距長江三峽旅游碼頭10公里。景區沿大溪水系呈樹枝狀分布,南北長9公里,東西寬1公里,中心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內幽篁修竹,小橋流水,重巒疊嶂,飛瀑蒸騰,植被茂密,竹種繁多,以山、樹、洞、竹、水、瀑見長,被譽為“三峽地區的天然氧吧”。
九畹溪漂流
九畹溪漂流景區山峻水清,民風淳樸,集探險、休閑、觀光為一體,以奇山、秀水、絕 壁、怪石、名花而聞名。是國家體育總局授牌的“國家漂流訓練基地”。景區以激情、運動、健康為主題,“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是游客最切身的快樂體驗,被中外游客譽為“中華第一漂”。其漂流由上下兩段組成,全長13.2公里的漂流河道分上下兩段,上段6.4公里的漂流驚險刺激,相對落差100余米,急灘上飛舟,激情四射,碧水迂回,兩岸絕壁林立,人在水中漂,忙里偷閑觀賞巖棺群。下段6.8公里為靜水里的休閑漂流 ,水深 70—80米,碧波悠悠,兩岸絕壁相對聳立,共有48座山峰,每座山峰 姿態各異,植被有100多種,沐浴著清新自然的山風,可沿途觀賞奇世美景,如在仙境;可領略原始森林古樹、香草、長藤、奇獸的神韻;可體味九畹溪電站、九畹溪大橋等現代宏偉的氣勢;可探索800米青鐘地縫的幽靜驚險,壁立的問天簡、滄桑的巨魚坊、神秘的古懸棺,體味巴楚文化的神韻。九畹溪峽谷觀光區自然風光原始獨特,巴楚文化底蘊深厚。此處景觀由“楊林堂鼓”“親水龍舟競渡 ”“千年懸棺”“喂養生態獼猴”“地質奇觀問天地縫”等景點組成。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鏈子崖景區
長江三峽國家地質公園鏈子崖景區位于秭歸縣屈原鎮境內,屹立于長江西陵峽中兵書寶劍峽和牛肝馬肺峽之間,從宜昌經三峽專用公路可直達,途徑三峽大壩、高峽平湖觀光段。是我國第一個以地質災害遺址和自然景觀為主題,并融合三峽移民文化、屈原文化、闖灘文化的大型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擁有舉世無雙的鏈子崖巖崩治理地質奇觀、新灘滑坡遺址及龍馬溪古冰川遺址,被地質 學泰斗李四光先生稱為“世界地 質研究的活化石”。景區現為中國地質大學實習基地、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景區綜合大樓擁有能容納50人的豪華客房及原生態的吊腳樓客房,并可在擁有峽口美景的吊腳樓上品味原汁原味的農家美食,景區現已真正形成游、購、娛、食、住一條龍服務的度假休閑風景區。景區主要景點包括:古山川祭壇、歸鄉寺、巴巫寨、山神像、天下第一縫、崖上人家等。
三峽芝蘭谷風景區以世界文化名人、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香草文化為旅游元素,以妙絕天下的天然人像浮雕長廊為風光背景,是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大型旅游度假風景區。景區位于三峽大壩附近的秭歸縣茅坪鎮羅家村,最高海拔1658米,中心接待區香草樓海拔1300米,距三峽大壩23公里,距宜昌城區72公里,整個景區面積25平方公里。景區自然風光如浪漫詩畫,10公里長的芝蘭峽谷,現有離騷、九歌、天問三條旅游線。
月亮花谷景區
月亮花谷景區位于秭歸縣茅坪鎮,距長江三峽大壩 5公里,翻壩高速直通景區,交通便利,風景秀美。園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 , 項 目 總 投 資 6.8億 元,集戶外休閑、科普教育、親子游樂項目等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的綜合體驗園,園區有宜昌最大的戶外婚禮草坪和拓展基地,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并且有一支實力雄厚、專業性強的拓展團隊,是開展素質教育、拓展培訓、團隊活動、親朋聚會、 戶外婚禮的最佳場地。園區集 食、宿、賞、玩四大功能于一體,四季可賞花、常年可摘果。 可提供體驗的項目有:高空攀巖、瘋狂卡丁車、DIY手工、真人CS鐳戰、水上樂園、垂釣、兒童 樂園、動物小世界、楚辭植物園、射箭、射擊、渾水摸魚、兒童溜索等。
秭歸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靈。縣名來源由古歸國、夔子國演變而來。這里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誕生地,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家鄉(王昭君為西漢南郡秭歸人,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這里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屈原故里端午習俗”“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非遺6項,市級非遺14項,縣級非遺9大類43項。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里(今秭歸縣屈原鎮屈原村)人,楚國詩人、政治家。楚頃襄王十一年,秦將白起攻克楚之郢都,楚國君臣向東逃走,遷都陳城。屈原眼見郢都陷落,楚國瀕臨滅亡,奮筆寫下《衰郢》、《懷沙》諸詩和他的絕命辭《惜往》:“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于農歷5月5日懷石自沉汨羅。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一生留下《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詩歌20多篇,后人將其作品輯為《楚辭》千古流傳。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屈原列為當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嚴植之(457—508)字孝源,南朝宋人,出生于秭歸建平(今茅坪)。幼年喪父,自此齋戒23年。他曾侍奉廣漢王讀書,廣漢王被殺時,國人害怕受牽連無人敢去看視,只有他獨自奔喪,并親手為其建造墳墓。嚴曾任五經博士,且在潮溝設學館,每當他登壇講課,聽眾多達一千多人。嚴樂善好施,不求回報,后因患風冷疾病自認為影響為朝廷做事而辭官,甘愿不受朝廷俸祿,致使家境貧寒,死后無錢安葬,由學生湊錢安葬。嚴學識淵博,撰有《兇禮儀注》479卷。
革命烈士夏明翰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祖籍湖南省衡陽縣,無產階級革命家 ,革命烈士。夏出生于秭歸縣歸州鎮,12歲隨全家回鄉。與封建家庭決裂后,夏成為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第一批學員,自此參加革命。后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入黨。先后擔任社會主義青年團長沙地委委員、國民黨湘南臨時省黨部委員、中共湘區農業委員會書記、全國農民協會秘書長、湖南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長、湖北省委常委等職。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賣,不幸在武漢被捕,時年28歲。臨刑前寫下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秭歸縣特色農產品以柑橘為主,品種有臍橙、桃葉橙、夏橙、倫晚、椪柑等。多次榮獲全國全省大獎。秭歸臨近川渝,口味偏重麻辣。特色吃食有煙熏臘肉、芋荷桿、鲊廣椒等。截止2021年,秭歸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57億元,比上年增長19.3%。糧食播種面積2.27萬公頃,,同比增長0.18%。糧食總產量8.49萬噸,同比增長1.65%。
秭歸臍橙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以屈原《橘頌》為據,湖北秭歸種植柑橘的歷史至少有2300年。1995年4月,秭歸被國務院農村政策研究發展中心等5家單位聯合命名為全國首批特產之鄉中唯一的“中國臍橙之鄉”。從20世紀90年代起,經過持續品種改良,如今有紐荷爾、長紅、紅肉、早紅、倫晚等10多個新品種。倫晚是20世紀90年代引入的新品,果肉細嫩化渣,果味香甜,含糖量高,是頭年開花到第二年3、4月份成熟的晚熟品種。
秭歸粽子
秭歸粽子,是宜昌秭歸縣有名的特色小吃,又稱秭歸清水粽子,色晶瑩潔白,質地柔糯,具蘆葉香味,清甜爽口。在屈原故里秭歸縣,每年端午節都以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當地人在制作粽子時,還特意在粽子內放一紅棗,并編唱著一首別致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白,半世煎熬",以此來紀念含冤負屈而死的屈原。
九畹絲綿茶出產于秭歸縣九畹溪鎮,富含鋅、硒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九畹絲綿茶歷史悠久,清朝乾隆期間曾作為皇室貢品,外形條索緊秀均勻,銀綠隱翠,嫩葉斷面銀絲萬縷,具有“香高味甘、經久耐泡”的特點,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評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8年8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湖北屈姑國際農業集團是一家以柑橘深加工為主導產業、集農產品種植、加工、出口、冷藏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集團,開發出臍橙鮮果、臍橙深加工、果蔬罐頭等系列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加拿大、中東及歐盟、俄羅斯等海外市場。臍橙鮮果立足秭歸四季鮮橙優勢,全年不間斷供應,有紅肉、倫晚、夏橙、紐荷爾等30多個品種,種植采摘均保證綠色生態;臍橙深加工系列以臍橙鮮果為原料,開發臍橙茶、臍橙醋、臍橙酒、白蘭地、醒酒茶、柑橘精油、膳食纖維、果膠、維生素C、多甲氧基黃酮、辛弗林、類苦檸檬素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果蔬罐頭主要以黃桃、橘子、菠蘿、番茄、玉米及豆類罐頭為主,可開蓋即食,亦可用于烘焙、餐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