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是南方農歷小年,家住武漢的法國老太太柯牡丹與她的老伴聞訊來到百步亭社區廣場,欣賞舞龍舞獅、采蓮船、蚌埠精等特色民俗表演,體驗磨湯圓、捏面人、轉糖等民俗文化項目。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這是武漢市百步亭社區第二十屆萬家宴的活動現場。自2000年起,該社區都會在小年當天舉辦萬家宴活動,如今已有20個年頭。
今年的萬家宴,百步亭社區的4萬多個家庭端出自創自做的13986道菜品,共聚一堂敘生活暖心事、新變化。
這是兩則畫風迥異的新聞:新型肺炎來勢兇猛,近3天各地確診的新型肺炎病例激增,截至20日晚8點,我國境內累計報告病例已達224例,確診218例,其中武漢198例;1月18日,農歷小年,武漢江岸區百步亭社區“萬家宴”,迎來第20個年頭,4萬余家庭端出13986道菜品,擺滿黨群活動中心主會場和9個分會場。
武漢社區辦萬家宴
這邊是疫情防控緊鑼密鼓,那邊是疫情發源地的社區“萬家宴”照辦不誤,乍看還以為二者處在兩個平行世界。都說“災禍無常,誰能掛起免字牌”,疫情當前,不是對著那些“指南”“貼士”加強自我防護,卻“任你風起云涌,我自巋然不動”,這未免太過淡定,淡定得像是給“迷惑行為大賞”添新素材。
這份“淡定”,讓人看了很難淡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在小年當天,沿襲“睦乃四鄰”傳統,本不是壞事。問題是,特殊情況就擺在那兒,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疫情已發出警報的背景下,難道不該對計劃適時做些調整,以避免人員高密度聚集帶來的疫情交叉傳染風險?
百步亭居民胡艷霞和徐兆英共同制作了一道名為“僑之家年夜飯”的菜品,里面包含魚糕、藕帶、紅棗等食材,寓意著年年有余、藕斷絲連和甜甜蜜蜜。胡艷霞告訴記者,自己和徐兆英還有個共同的身份——“僑屬”。因女兒在美國學習、工作,不能回家過年。
“雖然孩子不在身邊,但是能和千千萬萬的街坊鄰居們慶祝小年,我感到幸福,從不覺得孤單。”71歲的徐兆英說。
來自百步亭四居委會的空巢老人徐紅也是一名“僑屬”,她的女兒在瑞典定居,常年不在身邊。今年,徐紅和女兒商量創作了一道菜肴——“祖國在我心中”。這道菜主要是用紅心火龍果做紅旗,用雞蛋做紅旗的五角星,黃瓜做成大海,杏鮑菇則是和平鴿。
20年來,萬家宴成為了百步亭社區居民迎接新春佳節的傳統,也成為了傳遞和諧鄰里情的一條“紐帶”。
79歲的空巢老人吳淑珍就是萬家宴的“忠實鐵粉”,從1999年搬入該社區,20年的萬家宴她從未缺席過。吳淑珍表示,從百家宴到千家宴,再到如今的萬家宴,自己年年都參加,年年都有新感覺、新感動。
今年萬家宴上,吳淑珍與漢鐵高中新疆班雪蓮志愿服務隊的學生共同制作完成了一道“民族團結”菜,寓意著56個民族要像紅石榴一樣抱在一起,團結一心、心向祖國。
此外,百步亭社區青年志愿者熊赟帶來一道名為“金鳳展翅”的主題菜,寓意每個人都能做人生的奮斗者,成為“金鳳凰”;志愿服務隊隊員楊愛華以東湖綠道為原型制作了菜品“美麗軍運賽場”,記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期間武漢的“高光時刻”;70歲農村退休教師熊臘梅用青菜、火腿和豆腐等食材制作菜品“精準扶貧”,展現扶貧給人們生活帶來可喜的變化……
“不讓一個家庭過不好年,不讓一個空巢老人一個人過年,我們要讓社區千千萬萬個家庭、志愿者、少數民族居民一起熱熱鬧鬧迎春節。”百步亭社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本次萬家宴所有菜肴將全部送給社區低保家庭以及各苑區殘疾居民、空巢老人及周邊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