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通航研發基地成庫后,三峽河段大風大霧阻航的事情頻發,因能見度不足,船舶開不進船閘或不敢出閘,船閘常常十數小時開門等船,空耗了寶貴的閘室資源,更造成大量船舶積壓。三峽通航管理局所屬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自去年8月開始,細致開展了三峽船閘進閘效率影響因素分析、過閘船舶類型分析、成組船型選取原則和搭配方案,以及低能見度狀態下船舶安全航行保障技術研究。當前已研究確定三峽船舶成組同步移泊技術方案,該項成果的應用將有效提高船閘閘室面積利用率和船舶進出閘時間,提高船閘通航效率。針對大霧通航的可能性研究,該項成果的應用將有效提高船舶在大霧條件下和夜間航行的安全性,確保轄區河段船舶航行安全與暢通。這兩項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試驗階段,初步試驗的成效可喜,進一步認證與實際推廣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冬季正是大霧多發季節,受霧情阻擾,能見度太低,三峽河段及船閘常因此被迫長時間禁航、停航。今后,這種狀況將得到改善。三峽通航管理局下設研究中心樞紐通航關鍵技術研究進展順利,正在加緊研發的驅霧技術、“發光浮標帶”助導航方案等,將極大改變通航受制于惡劣天氣的被動局面,大大提升三峽河段通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