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底長陽清江畫廊榮膺國家5A級景區之后,今年我市又有秭歸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興山高嵐朝天吼漂流景區、當陽玉泉寺3個景區通過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截至目前,宜昌5A級景區達到3家,4A級景區12家,3A級景區12家。
躋身全國旅游一線城市
作為一個地市級城市,同時擁有3個5A級景區,這在全國都不多見。據旅游部門調查顯示,除蘇州、洛陽外,宜昌和桂林、三亞均以3個5A級景區并列第三,躋身全國旅游一線城市。
近年來,市旅游局局長柳兵給宜昌旅游注入新的發展理念:精致建設、活力營銷、溫馨服務。同時,將景區“精致建設”放在重中之重,出臺一系列獎勵措施,并將國家旅游發展項目,更多向創建5A景區傾斜,在宜昌大地掀起了一股旅游景區精致建設的熱潮。
近年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累計投資2708萬元,用于整個景區的綜合開發,玉泉寺景區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使旅游景區不斷提檔升級。
其實,旅游景區創5A、4A級的過程,就是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過程。評級是一種手段,除了景區的資源稟賦外,對景區功能配套、交通設施、游客服務中心都有很高要求。創建不僅僅是景區的事,對所在縣城、行政區域的配套服務,對縣市旅游功能都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旅游布局發生重大變化
過去,提及宜昌旅游,離不開長江三峽、三峽大壩、三峽人家,它們大多是依托長江發展起來的旅游景區,有種“一江獨有”的味道。
而慕名來宜昌旅游的人,也大多會選擇長江三峽這條黃金旅游線,長期以來宜昌旅游形成“一線游”模式。去年年底,長陽清江畫廊成功晉級國家5A級景區,使宜昌旅游布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高端景區由單純依托長江發展,變成為依托“長江”和“清江”兩條線發展,形成“兩江競秀”的旅游新格局。
8年前,清江還是一個3A景區,游客寥寥無幾。2005年,長陽提出將清江畫廊打造成國家5A景區,先后投入10多億元,加強景區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去年游客量超過300萬人次。長陽旅游局初步估計,清江畫廊成為5A景區后,2013年全縣接待游客量有望突破4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可望達到25億元。
據了解,清江上游的恩施州,近年來也依托清江大力發展旅游業,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清江沿線除了長陽清江畫廊、北緯30度島、愚人島、清江古城、奇石文化村,上游還有恩施州大大小小10多個景區,正在成為一條不可多得的黃金旅游線路。
帶動旅游相關產業發展
“通過5A、4A級創建,宜昌景區知名度大大提升。”市旅游局規劃財務科科長伍啟軍說,創建中旅游主管部門對照標準,對景區道路標識、醫療救助、娛樂文化、航道碼頭、周邊規劃等進行指導和協調,景區不斷提檔升級。“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伍啟軍認為,成都九寨溝、安徽黃山,很多游客都是沖著核心景區而來。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晉升5A級景區后,游客接待量也一年一個新臺階。
景區只有建設好、管理好、服務好,游客才會來。通常一個5A級景區,都依托一個非常大的資源和環境。長陽利用清江畫廊帶動了清江古城、北緯30度島、奇石村等一批景區景點建設和土特產品、演藝項目的發展。“國家5A級景區,代表中國可以接待世界游客。”業內人士指出,5A級景區并非終身制,國家旅游局每年都要對3A和4A景區進行明查,而對5A級景區進行專家組暗訪,對達不到要求的景區進行整改,對整改后仍不達標的進行摘牌。對于宜昌5A和4A級景區,在晉級的歡呼聲中,如何維護好這一品牌,是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