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縣級市,位于湖北省中部,西鄰三峽宜昌,東連荊州古城,北通襄陽隆中。1988年10月,撤縣建市。轄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2159平方千米,政府駐地玉陽街道子龍路4號。2018年末,當陽市戶籍總人口為46.66萬人,常住人口為47.01萬人。
湖北當陽長坂坡景區大門
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聞名天下的長坂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跡。
位于當陽街頭的趙子龍雕塑
當陽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三國文化、佛教文化也在此發揚光大,豐富燦爛的文化給當陽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跡。
當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燦爛。是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正在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戰國時秦始設當陽縣,距今2200多年歷史。楚文化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楚文化“地下博物館”。是三國文化重要發祥地,關陵是全國三大關廟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叢林四絕”之一的佛教圣地天臺宗祖庭玉泉寺,為國家4A級景區。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是“中華詩詞之鄉”“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物華天寶,交通四通八達。當陽為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煤、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高嶺土、銀、銅等,其中石膏儲量居亞洲之冠,石英砂儲量約4億噸,高嶺土資源總量約3億噸。雙蓮雞、清坪豬、大堰牛、鳳凰果、雙蓮荸薺、糜城藕、仙人掌茶等特產馳名中外。境內路網四通八達,溝通連接漢宜、宜張、保宜、滬蓉等高速公路,遠當一級公路、當枝一級公路、當陽三橋、當陽四橋建成通車,有全省縣(市)級醉大的火車站。
崢嶸歲月,紅色革命沃土。宜昌地區第一個黨組織、鄂西地區第一個革命政權和第一支人民武裝,均誕生在當陽,著名的瓦倉起義發生在當陽。抗日戰爭時期,當陽是涉及4個地市、11個縣的襄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連續5次被命名為湖北省“雙擁模范城”,2012年、2016年兩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縣”稱號。
2017年6月,當陽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同年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市、湖北省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湖北省創新型縣市。
截止2016年,當陽市下轄玉陽、壩陵、玉泉3個街道辦事處,淯溪、河溶、王店、半月、草埠湖、兩河、廟前7個鎮,155個村、22個社區。其中:玉陽街道12個村、9個社區;壩陵街道17個村、3個社區;玉泉街道15個村、1個社區;兩河鎮12個村、1個社區;河溶鎮19個村、1個社區;淯溪鎮23個村、2個社區;廟前鎮18個村、2個社區;王店鎮15個村、1個社區;半月鎮10個村、1個社區;草埠湖鎮14個村,1個社區。
2000年以來,當陽市先后被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全國科普工作示范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范縣市”、“全國普九先進縣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湖北省文明城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湖北省平安縣市”、“湖北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縣市”、“湖北省藥品安全示范縣市”等稱號。
當陽山靈水秀,生態環境良好。荊山余脈逶迤西來,沮漳二水蜿蜒東去,丘陵平原錯落有致。于2014年1月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于2015年9月通過“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技術評估,“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已通過全國愛衛辦公示。境內有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4%,擁有各類自然保護區18個,玉泉寺國家森林公園,古、珍、稀、特種樹木繁多,林木毓秀,四季常青。百寶寨丹霞地貌景觀為中部地區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