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和桂林、洛陽成為全國僅有的3個擁有3家5A級景區的地級市,但旅游成績單,卻和桂林洛陽相去甚遠。
2012年,宜昌接待游客2639萬人,旅游總收入200億元;桂林,接待游客3293萬人,總收入276億元,洛陽,接待游客7765萬元,總收入402億元。
宜昌旅游的多樣性優勢該如何發揮?如何變多樣性為號召力?宜昌離旅游目的地還有多遠?宜昌旅游產業離千億目標還有多遠?
“一日游”形成旅游空心化
8月10日,朝天吼漂流接待游客7000人;8月11日,朝天吼漂流接待游客6000多人。這樣爆棚的接待量幾乎每個周末都會上演。早前的7月13日,朝天吼漂流接待游客接近萬人,這甚至讓景區都措手不及。
宜昌是漂流之都,朝天吼漂流絕對是一個后來者。2007年3月,朝天吼漂流正式啟動,當時宜昌漂流市場早已是九畹溪一家獨大。6年過去了,朝天吼和九畹溪已成均勢。
朝天吼是興山高嵐十里畫廊里的一個景點。高嵐景區早已隨著景區內的那座臥佛山漸漸沉睡。漂流客的尖叫和吼聲慢慢喚醒了她。
記者在踏訪中發現,宜昌的漂流客絕大部分來自武漢、荊州等省內區域。但遺憾的是,這些漂流客都是“一日游”。
以武漢游客為例,游客在武漢報團,中午12點至1點間抵宜。記者從各大漂流景區了解到,武漢游客絕大部分購買的是下午場漂流門票。漂流結束后,游客當天就離開了宜昌。
這就是宜昌旅游空心化的典型癥狀。白天游客蜂擁而至,而夜晚,基本屬于宜昌人自娛自樂。旅游產業不配套,“娛”、“購”薄弱,集聚功能和板塊尚未形成。
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旅游系主任、教授闞如良說,宜昌是優秀的旅游城市,但城市旅游卻還處于萌芽階段。除了山水,我們的城市沒有能留得住游客的東西或產品。
放眼湖北省內,武漢新開發了楚河漢街、極地海洋世界主題公園、首義文化旅游區等新項目;襄陽開發魚梁洲、唐城影視基地、隆中新區和習家池,這都是城市旅游的轉型之筆。
2013年度宜昌旅游工作會,市旅游局局長柳兵提出,推動宜昌從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是宜昌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奏出的醉強音。
城市旅游迫在眉睫
記者采訪中也了解到,宜昌也一直在破題,目前正在謀劃在壩區建設亞洲醉大的室內冰雪世界、熱帶雨林水世界等休閑度假項目,但進展不大。
此前的2009年,宜昌推出過夜游峽江,豐富城市旅游內容,但僅維持了一年就關門。宜昌三峽旅游新區規劃再次提出了夜游峽江的想法。據了解,目前清江夜游的項目即將推出。
“三峽在線”對剛剛在貴州觀看的“多彩貴州”印象深刻。他認為,宜昌欠缺文化旅游。云南有《云南印象》,貴州有《多彩貴州風》,恩施的騰龍洞也有《夷水麗川》。但宜昌的《盛世峽江》似乎少了一些宜昌的文化,沒有給太多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6月,省旅游局來宜調研旅游。宜昌市旅游局局長柳兵在匯報中提到,宜昌旅游產品文化內容局限于土家文化。缺少參與性強、吸引力大的類似“印象劉三姐”的大型文化旅游產品和類似武漢地球村歡樂世界的大型主題公園。
“宜昌要打造成為綜合性旅游目的地,就要構建不同種類、不同檔次的立體旅游產品體系,既要滿足大眾觀光游覽和文化體驗的旅游消費需要,又可滿足同一游客對同類旅游產品的多次消費需求。”闞如良認為。
目前宜昌景區的通聯度很好。除柴埠溪外,其他景區均在宜昌1小時交通圈內。未來,宜昌將構建重要景區半小時旅游交通網絡。
周轉越快,對城區配套功能的要求就越高,宜昌城區旅游的空心化問題就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