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韓國首爾市政府14日發布“霧霾天氣應急減排措施”,15日上下班時段首爾市公交車和地鐵不收費,以鼓勵公眾更多利用公共交通出行。
首爾市大氣中的細顆粒物濃度(PM2.5)從午夜到下午4時超過50微克/立方米,為“重度污染”等級(),并預計翌日同樣為“重度污染”等級時,市政府采取應急減排措施,“公共交通免費”列入其中。
據悉,可免費乘車的時段為從首班車出發時間到上午9時和下午6-9時。該時段里,首爾市內公交、社區小巴士、地鐵1到9號線、牛耳新設線不收費。而運營單位非首爾市的部分地鐵路線和開往仁川機場的機場鐵路收費。乘客搭乘公共交通時,與往常一樣仍需刷公交卡。持有一次性卡或月票的乘客不在免費乘坐對象之中。
天氣預報稱15日霧霾濃度為“重度污染”,據此首爾市發布應急減排措施,而截至當天上午顆粒物濃度等級為“輕度污染”。
近日,韓國全國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一直維持在“差”的水平,令該國民眾慨嘆,“即使雨過之后也很難看到藍天”。韓國《中央日報》21日報道稱,上個月,韓國環境部發表分析報告稱,國內可吸入顆粒物的“國外影響”醉大達到86%,實際上將中國指為“罪魁禍首”。但該報援引多領域專家的觀點說,在這個問題上,韓政府不應一味責怪中國。
韓國環境部一直聲稱,來自中國的可吸入顆粒物的影響平時為30%至50%,在濃度高時為60%至80%。甚至有韓國環保人士向韓國和中國政府提起可吸入顆粒物損害賠償的訴訟。《中央日報》說,問題在于,韓國并沒有充分的理由將責任歸咎于中國。韓國環境部并未公開研究成果,韓國也從未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該國出現可吸入顆粒物原因的相關研究成果。
韓國首爾市立大學大氣環境工程系教授金信道說,韓國政府曾稱可吸入顆粒物的85%來自汽車尾氣,今年卻說來自中國。韓國亞洲大學預防醫學系教授兼環境運動聯合代表張栽然稱,政府聲稱原因在于中國的依據是“只有刮西風時,濃度會逐漸上升”,若以此為由向中國提出抗議,簡直就是在國際上丟臉。韓國慶熙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金東述表示,針對中國的“外部影響論”,韓國政府逐漸疏忽了在本國改善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排放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僅在學界引起重視,還成為電視節目的討論話題。在韓國JTBC電視臺20日晚播出的節目《舌戰》中,韓國作家、前保健福祉家庭部長官柳時敏和律師全元策就韓國霧霾問題進行辯論。在節目中時常“針鋒相對”的二人卻就一個結論達成共識——“怪中國?先從查明原因開始”。全元策說,有觀點認為,造成韓國霧霾的內部原因是用煤炭火力發電等。柳時敏稱,在不受中國影響的國家也同樣存在霧霾問題,環境部指責中國不能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