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宜昌市民期待多年的廟嘴長江大橋在江南正式開工。據介紹,該項目投資27.5億元,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工期3年,建成后將成為宜昌第6座長江大橋。屆時,該橋將與現有的夷陵長江大橋形成合圍,構建宜昌主城區跨江“內循環”立體大交通。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楚平宣布開工,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樂成,市領導王興於、宋文豹、馬學軍、鄧恢林、吳靜、王宏強、張正軍、袁衛東、李盈奕、黃惠寧等出席開工儀式。迄今“醉昂貴”的城建項目
據該橋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市住建委主任、市城投公司總經理張立新介紹,廟嘴長江大橋是宜昌“十二五”時期建設的首座跨江大橋,也是宜昌迄今為止投資醉大的城建項目,是宜昌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的新通道。大橋選址于葛洲壩水利樞紐下游2.7公里處,南起點軍東岳二路,跨長江,穿西壩,越三江,經沿江大道,北止于西陵二路的珍珠路口。由大江橋、三江橋、南北引橋等部分組成,全長3234米,主橋寬31.5米,力爭2015年底通車。廟嘴長江大橋不設收費站
廟嘴長江大橋為城市一級主干道,主線設計車速每小時60公里,大橋跨江段橋面兩側均設人行道。除了橋兩頭,在穿越位于人口密集的西壩區域和沿江大道節點,將分別建有出入口,以方便居民和車輛通行。
據了解,大橋建成通車后,將不設收費站。列全球同類型橋梁第二座
參建單位負責人介紹,為確保中華鱘的洄游區生態環境不受影響,大橋將不在水中設橋墩,采用主跨838米鋼板混合梁懸索橋,是繼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座同類型橋梁。大橋設計充分融入宜昌元素
為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突出宜昌地域文化特色,設計中充分融入宜昌元素。大江橋主塔為門型塔式結構,圍合出“山”的虛型,勾勒出“巴山剪影”的意象;橫梁及塔身采取多層次構造處理,疊級上升,象征著宜昌山水的堅實與博大。三江橋采用主跨210米的中央索面高低塔混凝土梁斜拉橋方案,造型簡潔有力,與大江橋虛實呼應,有著別具一格的靈動。與夷陵大橋形成城區“內循環”
據市住建委介紹,昨日動工修建的廟嘴長江大橋與江南一路、珍珠路形成平面交叉,與江南大道、西壩、沿江大道形成立體交叉,工程設置江南互通、西壩互通、江北立交。大橋建成后,近期可與夷陵長江大橋形成中心城區交通“內循環”;遠期將與伍家崗長江大橋構建宜昌城區道路樞紐“大循環”,成為連接長江南北以及西壩“兩江四岸”的新通道、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