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政府給我們發小本本,除了收錢就是收糧;現在不同了,我們致富有小額貸款證,看病有合作醫療本,補助有特別‘一折通’,每個小本子都是我們致富奔小康的寶貝……”在遠安縣農村,說起這“吉祥三寶”,農民都樂呵呵的。這個被當地農民親切地稱為“吉祥三寶”的其實就是“三證”:小額貨款證、合作醫療本、直補“一折通”。
小額貨款證——圓了“致富夢”
在洋坪鎮雙路村6組張杰的豬舍內,張杰正忙著給仔豬們喂食料。今年初,他利用鎮信用社提供的4萬元小額信貸,加上多年打工的積蓄發展生豬養殖,年獲純收入可達3萬元。
遠安縣自1998年起就在全縣啟動了支農小額信用貸款工程,為農民發放小額信貸證,農民憑此證可直接到農信部門辦理貸款業務,從事種植、養殖等,使農民貸款像存款一樣方便。為提高小額信貸額度,該縣還開展了“信用村”、“信用戶”評選工作,被評為“信用戶”的農民可貸出更多的信貸資金。去年,荷花鎮農民陳世坤,就是用“信用戶”小額信貸證一次性貸款5萬元搞桑蠶養殖,一年收入3萬多元。2005年,縣信用社就為38176戶農民發放了小額信貸證,僅今年截至目前,已為26190戶農民發放了小額信貸,累計發放支農貸款8449萬元。
合作醫療本——解了“看病難”
“多虧花13元錢參加的合作醫療,減輕了經濟負擔,不然這次大病真得讓我傾家蕩產。”日前,鳴鳳鎮北門村的聶光府在家中細數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他帶來的好處。
現年43歲的聶光府身患骨髓炎已有7年時間,在宜昌、武漢的三家醫院住院治療花去了醫藥費35000多元。正當全家為巨額醫藥費發愁時,鎮合作醫療協管辦的工作人員主動為他辦理報帳手續,一次性報銷了10000元醫藥費。
為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長效機制,遠安縣實行滾動籌資制度,既保證了參合資金的到位,又避免了搭車收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以來,已有15萬農民參加,參合率達98%,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問題。
直補“一折通”——沒了“第三者”
8日,茅坪場鎮種糧大戶張慶生再次拿著財政局發的存折,到鎮信用社領取了400元糧食直補款用于購買抗旱物資。為解決涉農補助資金發放中存在的管理部門多、發入環節多導致的暗箱操作,甚至被截留、挪用等問題,遠安縣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建立起統一的資金管理體系,對救災救濟資金、五保戶經費、農村低保資金、糧食直補資金等涉農資金,均由財政部門在金融機構為每個農戶設立一個存款賬戶,采取“一折通”形式直接向農戶發入專項補助資金,被群眾稱為老百姓受益、干部受約束的“農民實惠工程”。目前,全縣共為近萬農戶發了“一折通”48000本,發出各項補助資金293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