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必須重點在產業集聚功能、綜合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功能上下功夫。”這是市委、市政府對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功能定位。
提及上海,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提及武漢,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武鋼、武煙、東風汽車;提及青島,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海爾、海信。這就是產業集聚帶來的效應。一座城市缺乏產業支柱、缺乏產業支撐,就像一座樓房沒有地基、沒有頂梁,一遇風雨,就有垮塌之憂。因此,強化城市功能,務必緊抓不放。
全面提升宜昌產業集聚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沿江萬億經濟走廊這個平臺,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建成一批全國全省重要生產基地和區域中心。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產業、建設大園區,把宜昌建成全國醉大的水電能源基地、磷化工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基地、食品飲料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內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和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只有這樣,特大城市才有持續動力,人口聚集才有就業崗位,市場培育才有配置空間。
產業集聚,必然帶來人口集聚;人口集聚,對綜合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必須要有特大的綜合服務功能、特強的綜合服務能力和特優的綜合服務品質與之相匹配。城市規模離開了服務功能,就會有形無質、大而無用、名不副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突出解決“產業服務不適應市場主體需要,社會服務不適應市民生活需要,基礎設施不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等問題。在城市快速拓展過程中,要堅持規模與品質并重、功能適度超前,緊緊圍繞宜業宜居宜旅,圍繞“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讓市民生活得更好。
宜昌位于漢渝之間,是承上啟下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輻射帶動功能既是責任,也是機遇。要充分發揮這個區位優勢,精心謀劃重大交通項目,統籌推進“水公鐵空”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的現代交通體系。高度重視與渝東地區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互融互通,共同發展。要更加積極有效地服務鄂西南、帶動鄂西南。要積極推動宜昌與周邊城市政策共同爭取、要素自由流動、產業共同培育、環境共同營造,逐步實現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