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宜昌經濟如何精心謀劃?市委研究決定,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中求進、進中求快”。經濟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會議提出,宜昌要加快向中部地區同等城市首位和長江沿線同類城市前三位邁進,建成現代化特大城市,到2016年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00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5%。
2013年全市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0%。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樂成說,這些目標是保底的目標,宜昌要力爭更好的結果。主要經濟指標應保持全省領先位置;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增幅高于全省2至3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增長3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000億元,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300億元,增幅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50億元,增長16%以上;外貿出口力爭增長10%以上。投資提速夯實發展基礎
會議指出,宜昌醉大的實際仍然是發展不夠,首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夠大。擴大總量規模,調結構促轉變,必須落實在項目建設這個著力點上。推動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確保年度投資規模穩居省內第二。精心策劃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科技文化項目、城市建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不斷充實項目儲備庫。扎實推進金帆達化工新材料、南玻精細玻璃和超薄電子玻璃、湖北化肥乙二醇、三峽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堅持把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平臺,按照產城共育原則,全面推進高新區“一區六園”建設。集中連片開發生物產業園、白洋沙灣片區和田家河片區,強力推進道路、管網、綠化等配套工程建設。各縣市區要在建設好專業化特色園區同時.利用飛地工業政策機遇,促進產業集群集約發展。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著力引進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強度高的產業項目。明年力爭開工億元以上招商項目265個,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00億元。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充分利用土地、國有股權、重大基礎設施等公共資產和資源,變資源為資產,變資產為資本,變資本為資金,做大做實做強投融資平臺,采取BT、BOT、發行債券等辦法籌措資金,開工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城市和園區建設。
力爭明年實現1家企業上市,新增2家企業進入報備輔導期。產業培育提升經濟實力
李樂成說,政府抓經濟工作的著眼點必須是產業發展。
宜昌要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通過3到5年的努力,把宜昌建成世界醉大的水電能源基地,全國醉大的磷化工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生物醫藥生產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新材料生產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明年化工產業產值要突破1400億元,裝備制造突破900億元,食品飲料突破800億元,新材料突破500億元。引導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聚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培育力度,確保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
著力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依托“兩壩一峽”區域,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加快長江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加強文化旅游主題開發,著力打造文化旅游體驗區。辦好第四屆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和第九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確保全年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40億元。
提升特色農業發展質效。圍繞建設全國有影響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大市、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強市、全省現代農業示范市的目標,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確保明年農產品加工產值過1100億、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
策劃:閆承敏采寫:記者張元媛高煒閆承敏策劃:閆承敏采寫:記者高煒閆承敏張元媛
昨日舉行的宜昌市委五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暨經濟工作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決議》和《中國共產黨宜昌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擴大)會議公報》,審議通過了《關于創新城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的意見》、《關于促進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市級國有投融資公司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人才強市改革實驗區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長江岸線保護與開發推進三峽樞紐港建設的意見》等七個重大專題規范性文件,就事關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重大事項進行了頂層設計,并形成了制度框架。對城市建設管理、投融資、城鎮化、重點產業、文化旅游、人才工作和長江經濟新一輪開放開發等關鍵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提出了重大創新舉措。其中,涉及規劃、城管、教育等部門管理權限下放,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直接涉及民生。規劃部門權限下放
根據《關于創新城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的意見》,將城區工業項目、限價房項目除“招拍掛”緩解外的審批事項,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項目的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一般性規劃建筑方案審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下放到分局。將原由市級負責的城市道路、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等方面的維修養護等下放到區。將部分城管執法行政處罰權、行政強制權、物業服務企業初審權下放到區。市政設施各負其責
市級負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產業園區除外)和重大公共服務設施、重大市政公用設施、重大綠化園林景觀等項目建設。高新區負責所管理的園區除快速路以外的所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其他各區負責紅線20米及以下道路、3000平方米以下綠地項目建設,負責轄區綜合整治,負責經市區兩級協商確定由區級承擔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城市管理機制下移
原由實際負責的城區城市道路、人行天橋、排水泵站、地下通道和排水管網的維護、道路停車管理及收費、道路清掃保潔、清理野廣告等下放到區。城監支隊下的西陵、伍家崗、點軍、?V亭大隊按區域移交給區政府管理。
16所初中下放到區
西陵區范圍內的9所初中、伍家崗區的5所初中,高新區的2所初中均下放到區管理。另外,將西陵區的6所公辦幼兒園,高新區的2所公辦幼兒園下放到區管理,另將市十八中收歸市級直接管理。城鎮購房或可落戶
《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的意見》提出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規定,在城鎮就業有固定住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的,可在就業地申請落戶;在宜就學的大中專學生,可自愿將戶口遷往學校集體戶;在城鎮購買住房(含二手房)的,本人及其直系親屬可以在購房地申請落戶;放寬直系親屬在城鎮投靠落戶的年齡及年限限制;新生嬰兒按隨父隨母自愿原則及時落戶;對在城鎮穩定居住一個月以上的外來人口實行居住證管理制度;鼓勵來宜投資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及其直系親屬落戶。首提三峽江鐵聯運
《關于加快長江岸線保護與開發推進三峽樞紐港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把三峽樞紐港建設成為具有大型化、深水化、專業化的航道與碼頭設施,以宜港集團為核心企業,以云池港為中心港區,重點支持建設秭歸、枝城、云池三個功能港區,推動“江江聯運”、“江鐵聯運”、“江海聯運”。
七大基地獲政策支持
《關于促進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指出:設立市級產業發展基金,采取跟進投資、貸款貼息、股權投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重點項目發展。到2016年,將宜昌建成世界醉大的水電能源基地、全國醉大的磷化工生產基地,建成全國重要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先進裝備制造基地、新材料生產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新增兩家投融資公司
《關于加強市級國有投融資公司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新成立宜昌高新區投資開發公司、宜昌安居住房建設投資開發公司兩個投融資公司。
2020年人才資源達80萬
《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人才強市改革實驗區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求實施“宜昌英才工程”、“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培養工程,到2020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80萬。對高層次人才投資創業,給予項目啟動資金支持,技術成果和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可以列入注冊資本。
2016年旅游產值達千億
《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提出:以“兩壩一峽”為核心,主城區為依托,創建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平湖半島文化旅游產業園、鋼琴文化產業園等建設。到2016年,文化旅游產值突破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