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秘書長介紹,宜昌元旦長跑分幾個階段。從長跑路線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1984年第一屆到2004年,一直是在宜昌城區(qū)內跑;從2005年開始,元旦長跑開始緊隨著城市建設發(fā)展的步伐,城市道路建設到哪里,元旦長跑就跑到哪里。從長跑的類別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984年到1992年的元旦長跑,除了集體長跑,還增設個人競賽。因為競賽需要保證有效距離、保證交通安全等條件,其后因為條件限制取消了個人競賽,2008年第25屆元旦長跑恢復了個人競賽,今年又取消了個人競賽。
回憶起醉初的元旦長跑,談秘書長感慨:“以前集體長跑每年的路線都差不多。都是在西陵劇場,就是在現在的均瑤廣場集合,然后沿著西陵一路、沿江大道、一馬路、隆康路、云集路、東山大道跑。”城市“跑”壯了變靚了
談榮昌說,從2005年開始,元旦長跑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當時的市領導要求元旦長跑要與宜昌城市的發(fā)展緊緊相連,城市發(fā)展到哪兒長跑就跑到哪兒,讓市民切身感受身邊的變化。
此后,每一年的迎新長跑,都是放在不斷拓展城市骨架的道路上進行。2005年,沿江大道延伸段竣工通車;2006年,西陵一路改造完工;2007年,城東大道一期工程通車;2008年,城東大道全線貫通;2009年,桔城路改造完工;2010年,新的宜昌火車東站落成;2011年,東山四路明珠段通車;而今年則是放在了剛剛改造竣工的江南大道上。
在宜昌市第27屆元旦長跑暨東站廣場、東站路項目竣工慶典儀式上,市長李樂成就曾表示:“我們把長跑活動選在新年的前一天,選擇一個新的城建項目竣工地,意在紀念取得的新成就,意在迎接我們跨入新時代!”
城市道路建設到哪里,元旦長跑就在哪里進行,這樣一種“約定俗成”,確實讓宜昌市民見證了城市發(fā)展的足跡,也分享著家園變化帶來的喜悅。昨日,在長跑的隊伍中,宜昌市外校校長趙國勝和6名校班子成員帶領著700多名外校師生參加長跑。該校政教處主任陳雅文表示,該校是首次參與元旦長跑,看到江南大道的變化十分欣慰,“到學校必經江南大道,以前坑坑洼洼,現在寬闊平整,而嶄新整齊的路燈、紅綠燈,兩側綠化更是讓人賞心悅目。今后,孩子們上學、放學更方便、更安全。”幸福長跑無“終點”
今年元旦長跑的形式為集體長跑,全程往返5000米,今年的長跑活動與江南大道改造竣工典禮同時進行。近年來,元旦長跑與宜昌的城市發(fā)展緊密相連,每年的長跑都在不斷拓展城市骨架的道路上進行。
長跑現場,不少市民感嘆江南大道的變化之大。市民余先生告訴記者,江南大道改造后這還是他第一次來,“以前來這里時,常常堵車,而且坑坑洼洼的路面很不好走、灰塵很大,今天再來看,才發(fā)現變化真的太大了!”
宜昌人用長跑的方式迎接新年,已堅持了29年。29年的堅持,讓元旦長跑成為宜昌的城市品牌,越來越多的市民也喜愛上了這一項運動。每天清晨傍晚,沿江大道隨處可見長跑鍛煉的中老年人。而每次元旦長跑,自愿報名者都是爆滿。據宜昌市體育局統(tǒng)計數據顯示,第25屆元旦長跑人數首次突破萬人,達到11435人,而第26屆元旦長跑,總人數突破1.2萬人,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人數均創(chuàng)下歷屆之醉。而第28屆元旦長跑,有12456人參加,創(chuàng)下了歷屆元旦長跑參加人數新高。今年,報名的人也很多,但出于交通安全方面的考慮,主辦方控制了參與人數,并取消了個人競賽。
采訪中,眾多市民、專家均希望能將元旦長跑繼續(xù)辦下去,讓其成為宜昌的名片和品牌。從第一屆就開始參加長跑、現為葛洲壩中學體育老師的陳新國坦言,開展元旦長跑可以倡導全民健身,同時,還有利于各單位之間的交流,另外,還能鍛煉團隊合作能力,“除了每年參加元旦長跑,平時我也會堅持長跑,可以說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好處,精神百倍,一年難得感冒一次。”
宜昌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專家張建新認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三高、富貴病卻呈逐年增多趨勢,且越來越年輕化。說簡單點就是吃得太好,動得太少。堅持長跑等鍛煉,可以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防范疾病發(fā)生,值得提倡。
宜昌市體育局副局長丁鵬表示,宜昌市元旦長跑作為一項傳統(tǒng)群眾體育活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會長期堅持下去,讓更多的市民參與這項活動,共同見證和分享城市的發(fā)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