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的柴埠溪,地設的柴埠溪,揭開面紗看看你……藏在深山人未識,只有那白云喲,深情的眷念你。”
正當全國大多數城市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中時,五峰城鄉何以如此湛藍與清新,五峰縣委書記、縣“三萬”活動領導小組組長陳華告訴我們,生態五峰呼之欲出,得益于五峰縣委長期堅持的“生態立縣”戰略,得益于五峰在新一輪“三萬”活動中堅持的“生態家園”建設理念,得益于“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在五峰的全面實施。生態鄉村裝點群山在“生態家園”建設中,五峰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切入點,緊緊圍繞“出經驗、出特色、出效果、出亮點”的要求,科學規劃、統籌實施;五峰以高標準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并在全國首創在大范圍推廣建設科技含量高的“人工濕地”,解決山區村民生活污水處理的難題。
今日五峰,質樸的土家人正在以生態科技改變山村的面貌,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讓生態家園在群山環抱中美麗綻放。生態產業領跑全國
五峰以“刮骨療傷”的勇氣關停了一批重污染礦產加工企業,對大型礦產加工企業治理搬遷,并配套工藝技術改造,以更好地保護全縣生態。全縣因地制宜,以茶葉為主導產業,同時發展煙葉基地、五倍子基地、高山蔬菜基地、魔芋基地。縣內重點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低碳工業,培育出一大批諸如采花茶業、赤誠生物、新橋蔬菜等擁有馳名商標的生態環保企業。
智慧的土家人正將“靠山吃山”的生態產業做大做強,為“生態家園”的建設增光添“財”。生態文化根植民心
五峰借助“三萬”活動,通過送文化下鄉、送戲下鄉、文化墻、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在全縣范圍內廣為宣傳,通過多種形式、渠道,大力弘揚生態文化,提高全民生態文化素養。
今日五峰擁有柴埠溪大峽谷、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特色鮮明的旅游景區,白溢古寨“暑天冰穴”、白鹿石林等神奇多樣的地質景觀,“珍稀動植物基因庫”、“中國鴿子花的故鄉”、“華南虎放歸自然”項目首選地無不為五峰馳譽丹青而潑墨著色。
陸漁(陸城至漁洋關)一級公路的開通已經將宜昌至五峰的時間距離縮短為2小時,而隨著宜張高速、宜來高速的建設,未來每年將有超過100萬人前來五峰。
“生態家園”捧出的秀美五峰呼喚著遠方朋友,使世界關注五峰,也使五峰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