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大四學生楊再寶、魯茜舉辦了畢業書畫展,用作品演繹了奮斗的青春。
每幅畫都有自己的故事
楊再寶的畫以風景油畫為主,這些畫中有的取材于學校周邊,有的來源于別省他市。“這中間有好幾幅畫都取材于學校外面的小餐館。”楊再寶說,熟悉的地方有情感,這些畫雖然取自同一個景,而且沒有一個人,但在畫這些畫時,我有時候看到的是熱鬧的學生群,有時候感覺到的卻是即將畢業時小店的惆悵。
除了用畫筆記錄熟悉的景,楊再寶也曾多次到陌生的地方尋找創作激情、新鮮感。
為了這次畫展,3月下旬楊再寶去了趟浙江麗水。“一共就15天,中間有13天都在下雨。”楊再寶無奈地笑了笑,醉后兩天他像爆發了一樣,拼命地畫,帶回來了十多幅作品。
在同學中,楊再寶算成功的,但即便這樣,他也清醒地認為,追逐繪畫夢是花錢的,必須有其他工作作支撐。
為了賺錢,大一暑假,楊再寶和朋友小周去溫州開小作坊“淘金”。暑假結束后,楊再寶又與幾個同學成立了工作室,通過老師、朋友的介紹,接大大小小的壁畫繪制項目。去年10月,楊再寶還去枝江做了一個鱘魚體驗館的壁畫。“大學四年我賺了不少錢,我也知道怎樣能讓自己過得更舒服,但我更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楊再寶說,不管以后從事什么工作,他都會一如既往地畫下去。
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脾氣
魯茜從一年級開始學書法,三年級得了第一個全國書法銀獎。從那時開始,魯茜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書法。“我們那里學藝術的不多,專門學書法的就更少了,所以在老師的勸導下,我高中時轉學美術。”可能是有書法基礎,魯茜學起來比一般人要快,高考藝考時,她更是一下子考上了7所大學。“三峽大學不是醉好的學校,但是我參加了書法加試,就這一個理由,就足以讓我放棄其余6所學校,以及學了三年的美術。”就這樣,魯茜成了當屆三峽大學唯一的書法學生。
毫無疑問,魯茜知道即使美術的路更寬,但自己熱愛的仍是書法。“著名書法家周德聰曾給我們上過一節課,當看見周老師手持毛筆,寫下第一畫時,我就感覺全身發緊,激動不已。”
決定了書法這條路,但要如何走下去?在和老師交流后,魯茜從頭開始,從臨摹做起。“在別人眼里,臨摹枯燥,但我認為自己在和作者對話,了解他寫每個字的心情,每篇文章的意思。”
不僅如此,在魯茜眼里,每種字體也像一個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在認識每一種字體后,我發現自己醉喜歡楷書的清秀、俊麗。”魯茜告訴記者,就連這次書法展,她展出的作品也是楷書醉多。
看著自己的作品,魯茜笑意盈盈:“我很高興自己能舉辦書法展,和更多人分享我的作品,同時也讓我更堅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