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區是全市科技創新的引擎,如何發揮其驅動作用?剛剛走馬上任的宜昌高新區高新局負責人潘勝堂,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以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創建國家級創新型特色園區、科技園區為抓手,突出科技創新主體的培育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完善,突出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突出推動國家、省、市科技項目的實施,突出科學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面對科技創新工作,潘勝堂思路清晰。
潘勝堂說,要通過科技創新,促進宜昌高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方式轉變,提升內生發展動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宜昌高新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著眼當前,謀劃長遠,潘勝堂確定了三大目標:3年內完成國家級創新型特色園區試點驗收,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增加值維持在30%以上的增幅;3年內搭建起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規模超過1500家,各類專業服務機構達30家以上;今年內引進中小微企業100家以上,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5名以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6000萬元以上,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20%。
潘勝堂介紹,將以創建國家級創新型特色園區為契機,科學編制科技創新3年行動計劃。充分吸收發達地區和先進地區的孵化器管理經驗,制訂宜昌高新區孵化器管理辦法和考評體系,推動和引導孵化器有序建設和營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也正在編制之中。
目前,宜昌高新區已有各類孵化器12家,三峽文化創意產業園、曙光云計算專業孵化器、清華科技園宜昌分園、太平鳥創意園、物聯傳感專業孵化器等相繼啟動,建成后宜昌高新區孵化器總面積將達到100萬平方米。區內現擁有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6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潘勝堂表示,要大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推進優強企業倍增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已集聚和培育了宜化、興發、南玻等一批百億級企業以及華潤科技、歐賽電池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高新技術企業達81家,國家火炬高新技術企業達8家,一大批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