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時46分,屈原出生的地方——秭歸樂平里的屈原廟內,隨著主祭的81歲老人徐正端吟哦有聲,每年一度的樂平里鄉親祭拜屈原儀式正式開始,這也意味著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節系列民俗活動就此拉開序幕。
盡管天空仍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四面八方的鄉親們仍早早就來到了屈原廟,他們也知道,這是秭歸端午成功申遺后的第一個端午節,其意義非比尋常。
潔白莊重的屈原雕像前,在當地騷壇詩社社長黃瓊的帶領下,40余位成員以獨特的步伐繞屈原靈位一圈后,依次向屈原雕像行鞠躬叩拜大禮,然后拿出每人創作的詩,當場宣讀。據了解,這一民間的屈原文化傳承方式,已持續了400多年。
騷壇詩社成員集體祭拜后,來到屈原廟的鄉親們也依次向屈原雕像行禮,寄托他們對屈原永遠的懷念。
在祭奠活動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徐正端老人,老人從1990年起已義務看守屈原廟20年,每天焚香、除塵、打掃廟宇,同時作為騷壇詩社的名譽社長,吟誦屈原著作、寫詩,整理騷壇社員的詩稿,被稱為“為屈原守靈的詩人”。
樂平里所在的屈原村昨日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對聯,這里自古就有“端午比年大”之說,記者了解到,僅樂平里周邊的三個村莊共貼上對聯2500余副。
在屈原廟下回龍溪旁的一塊田地里,記者還見識了靈牛耕地的神奇,2頭黃牛和1頭水牛在當地村民的指揮下,不用韁繩便服帖的聽從指揮,輕松的犁起地來。這種奇特的現象現在仍未有權威的解釋,但據說與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馴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