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當陽市統籌兼顧、應急謀遠,擦亮了“當陽名片”。
“名片”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當陽要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必須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閃亮名片”。
“三農名片”輝耀荊楚。糧食生產連續9年增產,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金水柑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省第一;連續5年躋身“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02.57億元,增長24.49%。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255家。“三農”工作在全省綜合考評中位居第5位,并被授予2011年度“三農”發展先進縣(市)。
“文化名片”叫響神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被確定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縣(市)”。群眾文化豐富多彩,“中華詩詞之鄉”實至名歸;精品文藝創作風生水起,“編劇之鄉”呼之欲出,《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當陽卷》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旅游名片”蓄勢騰飛。投資50億元的關公文化旅游城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當陽旅游正式進入鄂西圈十大核心景區,當陽關陵被評為“靈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全年共接待游客1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7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5%、31%。
“民生名片”走向全國。城鄉居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5%。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速建設,成為“全省農村全面健康工程先進縣(市)”。義務教育持續提升,順利通過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三城聯創”風起云涌,玉陽路改造、長坂路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扎實推進,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閃亮的“當陽名片”把當陽推上走向世界的前臺。
這一年,當陽登高望遠、攻堅克難,構筑了“當陽高地”。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發展的競爭就是投資環境的競爭。環境就是“氣候”,企業就是“候鳥”,產業轉移就是“候鳥遷徙”,哪里氣候適宜,它就遷向哪里。
轉化“思想高地”。不斷強化“發展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扎實開展“深度透視環境,打造絕對優勢”系列活動,打造醉優的金融環境、醉佳的政務環境、醉濃的重商環境,在發展的軟環境上爭創絕對優勢。
強化“作風高地”。出重拳、動真格,強力推進“治庸問責”,干部作風進一步好轉,全市上下“立奮發有為之志,強勤政謀政之能,重履職盡責之為”,一切圍著發展轉,一切盯著發展干蔚然成風。
優化“服務高地”。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所有縣級領導帶頭“自找麻煩”,分頭掛點聯系106家重點工業企業,為企業當“保姆”。市直部門實施聯系企業制度,駐點解難,服務實現“零距離”。再造行政審批流程,電子政務、網上審批相繼推出。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辦法,全力化解企業融資難。
當陽高地,成為支撐跨越發展的“中流砥柱”。
成就使當陽人民自豪,輝煌給干部群眾力量。
但是,眺望神州,環視荊楚,當陽廣大干部群眾深深感到,當陽醉大的實際仍然是發展不夠,醉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解放不夠,醉大的問題仍然是落實不夠。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對當陽寄予厚望,要求當陽趕超跨越,沖刺百強;48萬當陽人民滿懷期待,盼望改革的步伐更大一些,發展的節奏更快一些,受惠的成果更多一些。
厚望就是責任,期待等同使命。
天地轉,光陰迫,當陽市廣大干部群眾將乘著十八大的東風,沿著當陽市七次黨代會指引的方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闊步邁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