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市發展的生命。打造綠色生活,倡導綠色出行,宜昌在全省率先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統。BRT貼著“綠色、高效、低碳、環保、便捷、智能”等眾多標簽,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3月3日,記者探訪了宜昌新區的這一重點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每天運送乘客24萬人次
寬闊的馬路、便捷的交通、紅色的綠道、智能的服務,站在東山大道上,真切感受到城市“主動脈”的巨大變化。
“宜昌BRT工程,北起夷陵客運站,南至宜昌東站,貫穿夷陵、西陵、伍家崗三大主城區,全長約23.9公里。”BRT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陳玉清告訴記者,東山大道BRT與夷陵區段BRT已于去年建成運行。目前,夜明珠路段BRT正在建設中,站臺結構、路面施工等預計今年9月完工,力爭12月底附屬配套設施完工,全面通車。
東山大道BRT試運行以來,平均每天運送乘客24萬人次,占到城區公交出行總量的50%;運營車速由10—15公里/時提高到20—25公里/時,全程運行時間縮短40%,市民選擇BRT出行節省時間在10分鐘以上;市民滿意率由開通之初的50%提升到85%……市公交公司負責人向記者悉數BRT的運營情況。“在上下班高峰期,能直接感受到BRT的便利。”家住桔城路的李先生表示,他現在到西陵區上班,選擇乘坐BRT而不是開車。
破解“西大門”交通瓶頸
夜明珠路黃河路口,車水馬龍,這里是連接中心城區與夷陵區的“咽喉”,被稱作宜昌的“西大門”。因為人口密、道路窄,擁堵成為常態。如今,宜昌BRT二期項目夜明珠路段綜合改造正在這里緊張施工:高架橋的樁基工程已經過半,承臺及墩柱還在施工,月底高架橋將轉入箱梁的施工。
按照規劃,夜明珠路改造范圍從葛洲壩轉盤到夜明珠滾裝碼頭,全長2.3公里,其中,1.8公里為高架,供社會車輛通行,起于葛洲壩實驗小學,止于三峽醫院,在葛洲壩實驗小學、體育場路、黃河路、葛洲壩五公司、三峽醫院5個地方分別設有進出口,共8個匝道,雙向4車道。與此同時,夜明珠路擴寬至36米,變為雙向6車道。
宜昌BRT項目部項目經理高鵬告訴記者,夜明珠路段BRT通道建成后,將和東山大道BRT項目有效對接,使得周圍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地上地下立體交通格局的形成,將徹底解決宜昌“西大門”交通“腸梗阻”問題。
打通公交出行“醉后一公里”
“宜昌BRT建設,對整條道路實施陸地空‘三位一體’立體改造和綜合治理”,葛洲壩一公司夜明珠段工程項目負責人趙昌元介紹,夜明珠路段綜合改造完成后,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將有大改觀:該路段地面道路將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美觀、降塵、降噪、耐久;道路兩旁綠化覆蓋面可達40%;設置地下電力電信共同溝,實現“蜘蛛網”下地,消除“視覺污染”;實施地下雨污水改造升級,燃氣容量升級、線路統一規范等工程,城市道路積水、居民生活用氣將得到解決。
記者還了解到,我市BRT后期工程將進行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8月底前形成東山大道、沿江大道公共自行車閉環,打通市民公交出行“醉后一公里”;公交公司也將積極謀劃二次提速,加強BRT運營管理,通過接駁線的方式,將更多的公交線路輸送到BRT“主動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