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筆者從秭歸縣文化旅游局獲悉:秭歸縣的“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屈原故里端午習俗”3項文化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后,屈原故里端午習俗入選了世界非遺名錄。
秭歸縣歷來注重民俗文化的保護工作,經過多年不斷努力,成效顯著。秭歸縣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臍橙之鄉等。
據悉:文化部、國家節慶辦從2012年起,把秭歸作為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永久舉辦地。屈原故里文化生態保護區列入省級試點。屈原、茅坪等五個鄉鎮先后獲國家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2006年,鳳凰山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文保單位19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4處、市縣級14處。2008年,縣政府公布首批非遺代表作名錄9大類43項。此后,以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為主的中國端午節入選世界級非遺名錄,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屈原故里端午習俗3項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入選省級非遺名錄6項、市級10項,建成非遺四級名錄保護體系,省級傳承人14人、市級83人、縣級4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