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長陽縣舉行“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活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地質公園網絡中心、省國土廳、省林業廳的專家學者參加揭牌。公園占地面積為354.04km2,已發現30多個門類數千種動植物化石。長陽地質公園的開園為“會說話的就能唱山歌、能走路的就會跳舞”的長陽文化旅游產業插上了發展的雙翼。
近三年來,長陽縣國土資源局嚴格按照《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指南》、《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編制技術要求》等相關技術標準和要求,加快推進湖北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建設。
長陽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胡學軍介紹: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屬于構造及巖溶地貌類大型地質公園,是清江流域中地質遺跡發育醉全,與自然風景、人文景觀結合醉完美的地段。涵蓋了清江畫廊以及清江主干流兩側重要地質遺跡和旅游景點,是一個寓地質遺跡的科學內涵于自然山水、原始生態、民俗文化之中的自然大觀,是了解和研究我國南方8億年以來地殼及環境演化、滄海桑田變遷、河流形成奧秘的殿堂,是探索地球早期生命保存形式和進化、了解人類起源和土家族早期文明的寶庫,是一個集古人類遺址、地層古生物、古冰川遺跡、構造形跡和河谷、巖溶地貌以及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全縣有特級地質遺跡保護點3個、一級地質遺跡保護區1個、一級地質遺跡保護點5個、二級地質遺跡保護區2個、三級地質遺跡保護區2個。
清江國家地質公園
早在2014年12月長陽縣委托中國地質大學開展地質公園規劃編制工作。2015年12月17日,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對《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2016年3月28日,長陽縣正式發布實施《湖北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規劃》。
長陽縣委托相關部門先后開展三次地質遺跡資源調查工作,基本查清了全縣地質遺跡的類型、分布、數量、等級。地質公園包含有典型地層剖面、地質構造、古生物景觀、地貌景觀、礦物與礦床、水體景觀、環境地質遺跡景觀共7個大類,包括區域性標準剖面、地方性標準剖面、區域(大型)構造、中小型構造、古無脊椎動物、古生物活動遺跡、可溶巖地貌、風景河段、瀑布景觀等景觀的17亞類;公園重要地質遺跡名錄共52個。園內有世界級地質遺跡點1處,國家級地質遺跡點9處,省級地質遺跡點22處,省級以下地質遺跡點20處。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湖北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名錄》。
近幾年來,長陽縣國土局對公園內外重要地質遺跡資源逐一采取保護措施。對“長陽人”化石遺址砌建圍墻、設立解說牌和全國重要文物保護碑,實行重點保護;對地質公園內部分景點安裝護欄,既保護重要地質遺跡不被人為破壞,又保障游客安全。
2016年12月,長陽縣在清江畫廊游客中心設立國家地質公園主碑,在武落鐘離山園區和香爐石園區分別設立園區副碑。在地質公園博物館內建成了40個座位的3D高清影視廳,并制作了一部反映本地質公園地質發展演化歷史的影視片。
2016年12月,在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質遺跡景點(景物)旁設立了科學解說牌55塊,位置設置合理,可以幫助游人實地了解地學科普知識。解說牌采用不銹鋼板激光切割焊接打磨、仿黑胡桃木紋、防紫外線處理,要素齊全,中、英文內容科學準確、通俗易懂,圖片、文字清晰完整。另外還配套建設有標識標牌124塊。為準確引導游客進入地質公園,在重要的交通節點設置了6塊導引標志牌。依據湖北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特色,精心設置了“清江航線”。
長陽縣國土資源局認真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科學普及活動。制作了“普及地學知識倡導綠色簡約生活”的宣傳橫幅,設置了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的宣傳站牌,發放《山歌好比清江水畫冊》、《揭示地球奧秘的窗口》近2000冊。第47個“世界地球日”,在長陽廣場開展以“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為主題的地學科普活動,發放地球日折頁、地質災害防治手冊、湖北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科普讀物等宣傳資料3000余份。還利用第八個“防災減災日”、第26個全國“土地日”等活動開展宣傳、普及地學知識,在游客中心廣場、武落鐘離山園區、香爐石園區、天柱山景區、清江方山景區建設5個科普長廊,共設置科普牌21塊。
長陽清江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共核編8人,內設三個機構。為提高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配備專職工作人員6人、兼職地學技術人員5人,同時從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一分隊聘請了3名地學專家長期擔任顧問;建立了9人組成的地學專(兼)職導游員隊伍。近兩年,管理局已安排7人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地質公園管理和導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