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秭歸原創民俗情景歌舞劇《大端午》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進行展演。這也是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6月3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由秭歸縣精心打造的民俗情景歌舞劇《大端午》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該劇也是今年“湖北省優秀劇目北京行”主要劇目之一。
此次演出,是《大端午》在北京的首次公演,也是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當晚7:30,在三峽秭歸驚天問世的太陽神石刻背景下,一群遠古先民載歌載舞祭拜太陽神的圖騰表演,拉開了歌舞劇的序幕。《大端午》由序-太陽神祭、頭端午-大山情韻、大端午-大江情思、末端午—大地情懷四部分組成,以秭歸深厚的屈原、端午文化為主題,龍舟競渡、祭祀屈原、騷壇詩會、粽子情思等內容為主要元素,融入三峽特有的民俗薅草鑼鼓、楊林堂鼓、高腔、花鼓戲等原生態文化符號,通過專業舞臺表演與原生態情景的再現,將特色鮮明的秭歸端午展現得淋漓盡致。
秭歸原創民俗情景歌舞劇《大端午》
該劇總導演、湖北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導梅昌勝介紹,為展示湖北舞臺藝術創作成果,全省遴選部分優秀劇目赴京舉辦“湖北省優秀劇目北京行”活動,《大端午》是其中之一。“秭歸美,人杰地靈,希望以歌舞劇這一藝術表現形式讓首都人民了解端午文化、了解屈原故里秭歸。”
當天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場下觀眾掌聲迭起。來自北京大興區的觀眾張女士說:“我以前只知道屈原是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對屈原文化、端午文化了解不多,今天看了這場《大端午》,讓我對屈原故里秭歸充滿向往,今年我想帶著家人去秭歸過端午!”
謝幕后,許多觀眾走到臺前送上稱贊與祝賀。觀眾馮先生說,端午節前夕能品味來自屈原故里原汁原味的端午文化大餐,感覺很震撼,以往對端午節的印象就是吃吃粽子看看劃龍舟,看了《大端午》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更深了一層。秭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令人向往。
秭歸縣委書記盧輝介紹,2014年該劇被列入國家文化產業重點項目。2016年該劇曾代表中國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參加“中加文化交流年”活動。本次《大端午》北京展演,用屈鄉端午習俗激活了歷史傳統、喚起了文化記憶,提升了屈原故里秭歸的知名度和端午文化的影響力。
據介紹,《大端午》所有聲音素材及音樂靈感都源自秭歸。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秭歸素有“年小端午大”的傳統習俗,每年舉行盛大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紀念屈原。人們舉辦賽詩會、包粽子、掛艾葉、做香囊、抹雄黃,醉震撼人心的當屬賽龍舟和端午祭,各種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要整整持續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