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溪景區位于長江三峽西陵峽南岸、宜昌秭歸新縣城西部,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它也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九畹溪鎮原名周坪鄉,芝蘭為九畹溪的上游河段,屈原的詩句:“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芝蘭及九畹溪地名自古由來。
地處長江三峽西陵峽南的九畹溪,在三峽大壩未蓄水時溪口入長江的舊貌
三峽工程建成蓄水,九畹溪口水位升高,星級游輪可直達溪口旅游碼頭,溪口下游為龍船觀光、峽谷穿越;中上游的九畹溪漂流,驚奇刺激。山里峰峻水凈,怪石絕壁,自然風光加上屈原文化、巴楚文化和道教文化,交相輝映,使之成為三峽鄉村旅游的又一景點,被國家旅游局列為4A級旅游景區、湖北省重點旅游景區和全國自然水域漂流訓練基地。
九畹溪所在的原周坪鄉,現改為“九畹溪鎮”,是三峽庫區的 湖北秭歸縣移民開發、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山村,近幾年加快了旅游景點建設步伐,旅游業、農業和住宿、餐飲服務業、“九畹絲綿茶”等特色農業已漸成這里的產業支柱,加上文明新農村建設,使九畹峽谷山綠水清人和,不僅景美生態好,而且民風淳樸,使這里成為了長江三峽地區鄉村旅游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成功范例。
地處西陵峽谷的九畹溪,境內溪河縱橫,峽谷深邃,風光奇特。
經過人工整治的九畹溪河道,溪水清澈,兩岸青山,峽谷怪石,急流險灘,驚險刺激。
這里遠離城市喧囂,寧靜幽深。 沿溪畔奇峰峽谷,農舍依稀,水泥公路蜿蜒盤旋,乘車乘舟或徒步觀光、體驗民俗、或登山徒步 騎駕運動都十分方便。
沿途涓涓溪流清澈甘甜,山泉玉液堪比礦泉飲料。
九畹溪鎮鎮政府所在地離秭歸新縣城和三峽大壩40公里,距宜昌市區80公里,九畹溪峽谷離鎮政府約5公里。三峽大壩蓄水后,星級旅游客輪可直達九畹溪風景區旅游碼頭。
若乘船進入長江三峽西陵峽中的牛肝馬肺峽,來到九畹溪口,這里有個船碼頭叫聚魚坊,相傳是在屈原投江汨羅之后,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的神魚將他的尸體托運回湖北故鄉,交給屈原的妹妹女須。神魚完成任務后,再也沒有回洞庭湖了,而是在西陵峽里上下一年一回游,上不過泄灘,下不過新灘,一直守候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關于屈原故里的美麗傳說,更給這里的旅游添彩增趣。
在九畹溪峽谷中,有一座高六七十米的峭壁懸崖,半山腰的絕壁上有幾個天然巖穴和幾條斜橫的石裂縫,據說石裂縫中曾放著七副棺材,這就是古代三峽地區的巖葬習俗懸棺遺址。當地人稱“棺木巖”,并有首民謠“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雪飄草林山戴孝,風吹松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臺。不知亡者哪朝輩,棺木七副洞里埋。”
旅游團隊沿著”棺木巖“蕩舟游峽,其樂融融。
九畹溪峽谷里,在黑龍潭電站下八公里處有一巨石,如一身背幼兒的少婦屹立于懸崖之上,當地人稱其為“望夫石”。傳說是一船夫行船外出未歸,他的妻子身背幼子站立高山之巓企首盼望夫歸,天長日久,其夫未歸,久立山頭的妻兒便化著了一座山石。這個感人傳說故事與眼前這幅維妙唯肖石人像真可謂鬼斧神功。據說唐代詩人王健有一首《望夫石》:“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不知寫的是不該處。三峽一帶奇峰峋嶙,說是象啥都不為過。
奇山、秀水、絕壁、怪石,集人文與山水于一身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這是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詩歌《離騷》中對九畹溪的描述,九畹溪曾是愛國詩人屈原進京為左徒前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
在這里,可以“觀長江三峽之美,攬高峽平湖之勝”
九畹溪素有“秭歸縣后花園”之稱,山奇水秀,風景優美。三峽水庫水位上漲將藏在深閨的九畹溪峽谷與西陵峽內的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連接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四峽一體,成為大三峽風光的袖珍版,瞿塘峽的雄,巫峽的秀,西陵峽的險,聚于一峽之中,再現了古老三峽自然風貌,是新三峽十景之一。
九畹溪景區
九畹溪景區分為陸路和水路兩段旅游區。陸路起自九畹溪大橋,終至九畹溪電站。沿途有仙女山、界埡、情侶峰、神牛泉、將軍巖、美女曬羞、剪刀崖、和尚巖等十余處自然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與觀賞探秘價值的古懸棺群;有人跡罕至,完全處于原始狀態的干溪溝,以及天下奇觀、鬼斧神工的青鐘地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