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溫度,有內涵,有人情味的城市,必然有人們念念不忘的風景、味道和故事。這一次,宜昌成為了故事的主角。
首次在宜昌精彩亮相的第28屆中國廚師節,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烹飪大師、廚師精英、烹飪餐飲協會負責人齊聚一堂,交流烹飪理念,弘揚華夏美食文化。
21日,為期三天的第28屆中國廚師節圓滿落幕,在短短的3天里,“宜昌滋味”成了市民、來宜的3000多位餐飲界代表和長期耕耘在廚房里的宜昌廚師們醉念念不忘的味道,老百姓品美食,品的是正宗宜昌味道;廚師們學手藝,學的是手藝的傳承與創新;餐飲界議收獲,議的是宜昌美食文化的弘揚與發展。
市民盡享美食的節日
“這個橙香芝士焗紅薯怎么做?”在19日舉行的第28屆中國廚師節宜昌主題文化菜品設計與創新大賽上,焗紅薯上配上芝士和橘子,讓市民高玲十分心動。“把紅薯蒸熟后搗成泥……”聽到秭歸金城大酒店的廚師“講課”,旁聽的市民多了起來。
“工藝并不復雜,在家也可以做。”高玲說,“學到了!”
大賽上,三峽壇壇肉、屈鄉橙皮節節根、豆花黃骨魚等帶著濃濃宜昌元素的美食琳瑯滿目。“平時吃飯都是點外賣,今天突然有了下廚的欲望。”24歲的蔣婷半年前離開家鄉十堰,來宜昌工作。她說,雖然合租的房子里有廚房,可半年來“開火”的次數,一只手能數完。“網上都說‘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工作忙起來就顧不上‘美食’了,今天突然覺得,還是要吃好,再忙也不能虧待自己。”蔣婷說。
同一天,在夷陵廣場舉行的第28屆中國廚師節三峽美食博覽會上,購買宜昌本地食材的市民絡繹不絕。清江野魚、老鹵汁、風干魚、熏臘腸、手工茶等富有宜昌特色的美食很快銷售一空。
在“鄂西黑妞”的展位上,現場宰割的新鮮黑豬肉正在下鍋烹飪,供市民品嘗。“不到一個小時,兩百斤豬肉就賣光了。”宜昌親龍嘴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曾令權說,“展銷效果特別好,還有幾家酒店讓我帶著合同去簽字合作。”
餐飲大腕競技的舞臺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本屆廚師節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廚藝大師們一睹宜昌美食的風采,宜昌廚師們也借此機會走到臺前,展現出了過人的“宜昌技藝”。
在宜昌主題文化菜品設計與創新大賽上,擔任評委的中國烹飪協會代表劉貞坤看到的是美食背后的宜昌文化。
在以三國文化為主題的“三國宴”前,劉貞坤駐足了許久,“通過美食來彰顯文化,很不錯。”
代表屈鄉文化的“屈姑橙宴”、把三峽風情搬上餐桌的“三峽慶功宴”,都讓評委贊不絕口,有評委說,“能看出每一位廚師都很用心,尤其是宜昌特色菜品,體現出廚師們的烹飪理念和對宜昌文化的熱愛。”
大賽現場,不少餐飲企業老板并不是守在自己的展臺前,而是東看看西瞧瞧,有人直言是“取經來了”。
“通過這次廚師節,不僅可以把宜昌美食推介出去,也可以學習同行的先進水平。”魚豆吉公司創始人之一李祖強說。
20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廚師節職業技能大比武現場,宜昌廚師王翔為能和全國廚藝大師們同臺競技興奮不已。
廚師節期間,來自全國各地職業技能學校和各大餐飲企業的名廚以節為媒,同臺競技,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廚藝大師們精湛的技藝。
枝江職高教師王翔曾在北京餐飲店工作數十年,后回到家鄉從事雕刻教學。此次廚師職業技能比武上,他用芋頭雕刻的“聞雞起舞”驚艷全場。“通過交流切磋,可以幫助本土廚師提升技能,推動餐飲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王翔說。
來自隨州的餐飲企業負責人祝明強帶著8名員工來到宜昌,一路邊看邊學。
“餐飲行業不學習就要被淘汰,這次廚師節上,我想學習餐飲發展方向,在借鑒經驗的基礎上,錯位經營,把自己的企業做得更好。”祝明強說。
宜昌餐飲業的新起點
21日,第28屆廚師節接近尾聲,全國廚藝大師在三峽大壩合影留念。
“宜昌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水產,是打造中國美食之都的強大優勢。”在宜昌獲得“中國美食之都”榮譽后,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說。
在馮恩援看來,一個地區餐飲業的良好發展,可為當地經濟起到強大拉動作用。
“農業、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工業等都可以得到長足發展。餐飲業對消費的拉動,也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同時還能解決就業等問題。”馮恩援說。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也對宜昌烹飪行業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宜昌烹飪水平強,在菜品的精細化和品牌的塑造上,以及賦予菜品文化典故和歷史的傳承上,還大有潛力可挖。”
在宜昌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馬建林心中,此次廚師節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宜昌餐飲業步入一個新臺階。“此次廚師節給宜昌餐飲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桃戰,有效地宣傳了宜昌的美食和文化,通過廚師節,我們看到廚師的傳承創新和工匠精神,中國廚師節的舉辦,也給宜昌餐飲的從業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鼓舞,推動宜昌第三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與此同時,推進中國美食之都的建設工作也被提上議程。“我們將認真總結這次舉辦廚師節成功的經驗和不足,加強對外交流,把文化與美食相融合,打造宜昌特色美食,扎實推進中國美食之都的品牌建設。” 馬建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