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季,升學季,前途事,眾人議。教育無小事,家家戶戶都關心。對于有初中畢業生的家庭來說,醉近一段時間,不免焦慮、糾結——考不上普通高中怎么辦?但其實,走普通高中之路,也許強手如林,還要經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驗;走中職學校之路,也許暫不如意,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走哪條路,路都在自己的腳下,適合自己的才是醉好的!
而且醉近,又有與學子們有關的好消息傳來。
6月7日,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修訂草案”)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公布實施20多年來的首次大修。“修訂草案”共8章58條,聚焦職業教育領域熱點難點問題,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推動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法律基礎。
而另一個值得關心的背景是,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提出了要“建設技能型社會”,與之相關的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快從“好就業”轉向“就好業”,將勢在必行。
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長魯勁松表示,隨著我國從學歷型社會逐漸轉為技能型社會,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發凸顯,國家通過修訂法律的方式“力挺”職業教育,就是要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發展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早在今年5月,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新政策的引導下,宜昌市教育局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全市中職學校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宜昌中職學校也進入了從“擴容提質”到“提質培優”的新階段,為宜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撐。
6月18日—19日,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宜昌各所中職學校正在全力推進提質培優,更好的滿足社會、產業、行業需求,把職教辦成學生滿意、家長認可、社會點贊的高質量教育。
A 職教與普教“平起平坐”
去年秋季學期,秭歸學子顏建宇從原來就讀的高中,轉到秭歸縣職教中心上學后,現在,他感覺“學習壓力小了,而且每天還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喜歡的計算機知識,進行上機實踐操作。”2020年,包括顏建宇在內,宜昌共有5名高中生,在高一學年結束后,主動申請轉到中職學校就讀。
與此同時,記者還從宜昌市教育局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在宜昌2020年的“中招”中,全市有一些上了普通高中醉低控制線的學生,醉終選擇就讀中職學校,這一數字也在逐年遞增。
為什么會有高中生“回流”中職?多位專家認為,隨著高職單招、技能高考、“3+2”中高職銜接培養及五年一貫制等職教招生政策的深入實施,中職教育不再是“斷頭”教育,中職學校辦學已從單純“以就業為導向”轉向“就業與升學兼顧”,逐步改變了家長們的傳統觀念,希望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掌握一門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顏建宇的媽媽,遠在廣東佛山打工,她也深刻感受到,技能人才在大城市也越來越吃香。她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公司每年對技術性崗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少職業院校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都是“高薪一族”,非常受到企業的重視,因此她支持兒子的“轉型”。
宜昌市教育局四級調研員石希峰,一位有情懷的職業教育人。他告訴記者,一直以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就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兩類教育就像“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目標任務的完成必然離不開中等職業教育。
2018年,宜昌在全省率先推行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性改革,堅持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比例大體相當,著力加快職業教育發展。
在石希峰看來,職業教育發展與國家整體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互動關系,國家對現行職業教育法進行修改,本身就具有很強烈的信號,告訴大家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地位一樣重要,孩子們進入職教同樣大可作為,就讀中職學校同樣前景光明,有利于破解很多家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B 宜昌職教多年全省“領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有心的家長,也已經敏感地意識到,“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拋棄了以往對中職教育的偏見,幫孩子合理定位,將他們送進理想的中職學校。
如今在武漢商學院就讀的宜昌籍學生關藝欣告訴記者,就很感謝父母,中考后沒有因為“面子觀”,把自己塞進高中,而是選擇了更適合中職學校。關藝欣從小就喜歡朗誦,特別羨慕電視里的主持人,在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進行“職業體驗日”活動時,他了解到學校有設備齊全的校園電視臺,就非常動心,中考填報志愿時,在和父母商量了后,就填報了這所學校。
關藝欣告訴記者,在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就讀的三年里,他主持了學校多項大型活動,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備戰技能大賽市,老師們都是幫助他逐字逐句的調整,一題一題的教導。2019年,他以湖北省旅游專業技能高考醉高分數考入武漢商學院,如今在學校的成績也十分優異。
在“宜昌教育”微信公眾號上,近期推出連續報道《出彩!執教人》,講述了宜昌市職業教育畢業生成長、成才故事,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也讓中職學生的家長們看到,“學習技能,人生同樣精彩”。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偏愛”,宜昌職業教育更是在全省處于領跑地位,實力不容小覷。
記者從宜昌市教育局了解到,每年通過省市兩級技能大賽,宜昌各所中職學校都會誕生一批技藝超群的“少年工匠”。從2013年到2019年,在每年一屆的湖北省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中,無論是一等獎獲獎人數,還是所有獎項獲獎總人數,都遙居市州首位,實現全省市州“七連冠”。
此外,在2020年的技能高考中,宜昌的62名中職學生因參加省級以上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被省教育廳直接認定為2020年技能高考操作考試滿分,人數再創新高,滿分人數達到全省總人數近四成。
上個月,在宜昌市2021年職業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宜昌市副市長趙芝斌也為宜昌職業教育“代言”。
趙芝斌副市長在講話中介紹,近年來,宜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成效顯著。2019年10月,國家現代學徒制區域試點工作獲教育部驗收通過,2020年9月,宜昌三峽職教集團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名單。近三年,宜昌職業院校每年為本地企業輸送技術技能型實用人才8000多人,本地企業新增勞動力70%來自職業院校。
C 未來五年,宜昌職教“軟硬實力”繼續提升
“十四五”時期,對宜昌而言,是建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推進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關鍵階段,也是宜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施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時期,也會給更多的宜昌學子提供“學以致用”的平臺,讓他們用技能建設家鄉。
記者從宜昌市教育局了解到,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的實現“技能報國”,徹底改變一些家長認為“職業教育是弱勢教育”的偏見,在未來五年,全市將進一步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擴大五年制高職規模,開發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同時,全市還將“大手筆”建設一批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
“硬實力”提檔升級,更需要“軟實力”的同步提升。
“沒有好的專業,就沒有好的中職學校。”在宜昌市教育局四級調研員石希峰看來,專業建設是中職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中職教育發展的靈魂。
為此,宜昌市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打出了一套以專業內涵建設為核心抓手的組合拳,包括動態調整專業,實現錯位發展;開展專業星級評定,引導品牌專業建設;推行專業分類評價,建立專業建設倒逼機制;施行專業負責人任職資格培養培訓及認定制度,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教學標準落地;完善教學質量檢測,探索學業水平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