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火爆全國的“千古情”登陸宜昌宜都,《三峽千古情》開放探營。一幕幕古與今的交融,尋根溯源,三峽是一部筆觸溫情的書。翻開它,能讀到楚風漢韻的綿長歷史;觸摸它,能感受千古宜都的厚重文脈;走近它,能領略三峽文化的博大情懷……
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新華網、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人民網、《光明日報》、光明網、《中國旅游報》《中國文化報》《經濟日報》、央廣網、《中國日報》、國際在線、中國網、鳳凰網等國家級媒體,湖北衛視、《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荊楚網、《長江日報》、長江網、湖北廣電、湖北發布、武漢發布等湖北媒體,湖北文旅、宜昌文旅、宜都文旅等官方融媒體,騰訊、新浪、網易、今日頭條、抖音等到場報道。
穿越,是一場無邊界的科技盛宴
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無邊際的高科技演繹,徹底打破了舞臺與觀眾區域的界限。
在“哇”的一聲中,大禹鑿開三峽的浩浩湯湯,楚風楚辭楚歌的驚采絕艷,三國長坂坡大戰的英杰聚義、昭君赴塞北的漢匈和親……觀眾恍若推開無形的時空之門,沉浸于古老荊楚文明與嶄新舞臺的絢麗激碰!
大型歌舞《三峽千古情》以傳遞三峽文化為出發點,融合了大型線陣、3D威亞、全彩投影、巨型LED屏、多維度升降舞臺、智能數字化控制系統等高科技手段,在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史畫中,展現一代代三峽人大愛奉獻、求索創新的艱辛歷程,進而提煉出湖北文化的精神與靈魂。
文以載道,演以傳情,穿越8000年古今,有一場天地之間的守望。漫天的繁星陪伴,觀眾的情感在這里有了形狀、活化、觸手可及,用當下時尚的打開方式解碼荊楚多元文化。
奇譎俊逸,特效炸裂,場面走心,光影盛宴……
看秀,是一場沉浸式的視聽綺夢
文旅演出,是當地歷史的一種凝練書寫,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詩意表達。身處其中的“你”,難辨真假,但心有靈犀,仿佛與宏大的舞臺有著某種默契的相知:
重返四千年前的風雨交加之夜,一場滅世的洪災正在卷席華夏大地。我們的祖先大禹,沒有選擇逃避,一個人一個民族,選擇正面抗爭,逆流而行,迎難而上。他們用耒耜鑿土開河,推土石筑壩填壑……
當四五米高如城墻般的滔天巨浪撲面而來,當三維超清地面投影營造的水淹三峽場景忽然而至,“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個民族由此邁步,從高山峽谷走向了詩與遠方……
一襲紅裘,漢宮衣,飛燕舞,萬千闕樓,終抵不過荊門女子的一眼回眸;一路向北,荒草地,風雪天,長空雁落,他年經年應是塞外的良辰美景……
戰爭與和平,青冢與芳名,一代美人王昭君,煢煢孑立,卻傲然冰霜,她用自己一生的幸福,還兩個民族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看這白紅藍黃紫靛,要怎樣的風華絕代,才能配得上這旖旎的視聽震撼?
品味,是一場與古人的千年對話
入得其境,方知其美。古楚之地,七百里峽谷,七百里傳奇。作為中國式浪漫發源地之一,這里從來英雄輩出,楚女多情。
一曲九歌,歌山鬼,歌河伯,歌云中君,歌詠盡處卻是國殤;
一闕天問,問蒼生,問日月,問古之先賢,偏不敢問江山永固。
屈原帶著士大夫的遺憾,路漫漫而求索。如果人依舊,那璀璨星空下河清海晏的楚地,可如他所愿?
把“此人”“此景”“此事”交相匯融,把“心脈”“山脈”“水脈”勾勒貫通,喚醒歷史的記憶,形塑文化的認同。正如大型歌舞《三峽千古情》,以天馬行空的暢想、神來之筆的創意,把純粹的歡樂、震撼與感動直達觀眾心靈。
文化深處,有花有詩亦有情。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發生過太多太多的故事,品不完的歷史沉淀,道不完的山水人文。用演藝賦能城市新業態,拉升文旅融合縱深度,樹立湖北文化新高地,力求營造出適合當代年輕人與消費群體聚合的“藝術磁場”。
這是一次長江文明的探秘之旅,一部荊楚大地的文化傳奇,一首三峽兒女獻給世界的壯麗史詩。過去與未來在此交匯,想象與現實于此融合,當觀眾的心靈與歷史的脈搏同頻跳動,心潮澎湃中不朽的三峽精神再次煥發出強大的活力。
《三峽千古情》,匯聚了三峽兒女對歷史的深情回望與未來的無限憧憬,用她那獨有的方式,講述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傳奇,傳遞華夏兒女的精神與力量。她不僅是對宜昌和宜都城市的一次華麗獻禮,更是對世界的一次深情告白,必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旅新標桿!
一次長江文明的探秘之旅,一部荊楚大地的文化傳奇,一首三峽兒女獻給世界的壯麗史詩,宜都宋城《三峽千古情》7月底正式開園,期待大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