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首提建設美麗中國,倡導生態文明。做為省域副中心,宜昌正加快建設現代化特大宜昌旅游城市。大城之美,看得見、摸得著,觸手可及,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7月1日,三峽晚報讀者體驗動車首發。11月18日,廟嘴長江大橋開工。擬于2013年7月開建的東山大道快速公交系統效果圖。
1、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
2011年12月20日,宜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2年9月,受中央文明辦委托,國家統計局組織調查隊對全國127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進行測評。12月3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的測評結果顯示,宜昌市在本次測評中取得了全國地級文明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第8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第23名的優異成績,實現了“爭先進位”的創建目標。
2、榮膺國家森林城市
7月9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作出決定,授予全國10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宜昌市獲此殊榮。我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4%,九成市民出門500米就能見綠色。宜昌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先進城市、全國十佳宜居城市等殊榮。
3、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
12月4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下發通報,宜昌市城區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的復審,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興山縣城也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的復審。
4、首屆醉美社區評選出爐
宜昌市第一屆醉美社區評選活動由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和三峽晚報等單位主辦。活動歷時近兩個月,上千萬人次網友投票傾情吶喊,市民評議團、專家評審組認真考量,通過層層選拔評出宜昌醉美社區、美麗社區及醉美社區提名。
5、漢宜動車開通
7月1日上午7點30分,宜昌至武漢的第一趟動車滿載旅客,從宜昌東站首發,沿著漢宜鐵路,穿越江漢平原,直抵武漢。川渝地區出行至武漢的時空距離,由以前的10多個小時縮短至5小時。12月26日,京廣高鐵開通,通過動車+高鐵的聯程方式,宜昌中轉武漢至北京醉快約7小時,到廣州醉快6小時。
6、廟嘴長江大橋開工
11月18日,市民期待多年的廟嘴長江大橋在江南正式開工。據介紹,該項目投資27.5億元,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工期3年,建成后將成為宜昌第6座長江大橋。屆時,該橋將與現有的夷陵長江大橋形成合圍,構建宜昌主城區跨江“內循環”立體大交通。
7、城市快速公交明年7月開建
2012年12月20日,市政府與國際非政府機構ITDP(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簽訂備忘錄,借助他們的技術和人員協助宜昌實施好快速公交系統和綠道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改善宜昌城區市容市貌,緩解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公交車提速將超過80%,運量可達50萬人次/天,運輸能力與中運量的地鐵相當;社會車輛提速將超過30%,車輛通行能力可提高50%。
8、四十家菜市場完成標準化改造
截至今年9月10日,城區共完成40家標準化菜市場改造任務,改造總面積達14.76萬平方米,項目改造投入10368萬元。通過市場升級改造和新建,菜市場經營面積擴大了2萬多平方米,增加門面及攤位1200余個,新增就業人員2000余人。菜市場不僅環境變好了,市民買菜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