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林新民在點軍工作20年,“看到江北日新月異,我們江南人真是心里著急。”
東站新區和點軍濱江生態新區是“十二五”宜昌市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主戰場,目前“宜昌新區”兩大新區的基礎設施已全面展開,主體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但調研中,林新民發現,兩大新區存在推進力度和速度不均衡的問題,東站新區熱火朝天、江南新區動而不快,東站新區“坐動車”、江南新區“拉板車”。記者踏訪:江南儼然一工地
去點軍五龍吃過農家樂的市民,或許還記得農家飯菜香。然而再過不了多久,那里的味道將會成為人們的記憶。
1月5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點軍五龍村,剛下夷陵長江大橋,就看到建成通車不久的江南大道,路面寬敞、整潔,車流不息,秩序井然。繼續前行,看到江南大道兩旁的大部分農家飯店已拆除,僅剩橋頭附近幾家仍在經營。江南大道與五龍路交會的十字路口,紅綠燈閃爍,市民們文明有序過馬路。記者看到,五龍路上有新建的點軍區人民醫院、法院、檢察院等單位,而且還有多個建筑工地。五龍路的盡頭,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
隨后,記者從江南大道前往朱市街,看到工人們正在道路兩旁忙碌著植綠,而地低洼處,已填土成為建筑工地,一片繁忙景象。然而,一路上沒看到游樂場、圖書館、大型賓館飯店和商場等配套設施。
23歲的陳江琴住朱市街,是江北一家私企的職員,她說:“這邊空氣雖好,可每天上下班很不方便,要是就業機會多誰愿意每天趕公汽跑江北去上班呢!”陳女士認為,江南與江北的差距還很大,由于就業崗位不多,許多年輕人都與她一樣每天搭乘公交車前往江北上班,“希望我們這邊發展再快一些。”市民聲音:期待江南發展更快些
五龍村11組的王宗新,在路邊開了個小超市。“搞開發肯定好啊,我們都支持。”王宗新期待著今后從農民成為市民的好生活。她告訴記者,1997年,她一家支持三峽工程建設,從庫區的秭歸郭家壩移民到點軍,現在這里又搞大開發,她先前買的門面已征地拆除,現在租用的門面也即將被征,“我就希望政府在搞開發的時候,考慮我們農民的實際情況,多給些惠民政策。”
五龍村8組的村民惠建,在磨基山入口處開商店已五六年,家里還有幾百棵柑橘樹。幾年前,惠建根本沒想到江南會有這么大的變化,現在的面貌一天一個樣,讓他感到欣喜。但是惠建認為,點軍的發展與江北相比還是太慢了,“現在看個電影還要跑到江北去,很不方便。”惠建希望點軍新區建設再快些,大型商場、娛樂場所、賓館飯店、學校等配套設施也要跟上去,這樣才能與江北一樣繁華。
大橋附近剩為數不多的幾家農家樂飯店,龍鳳山莊是其中之一。老板陳先生是北京人,在五龍開農家飯店已有3年,他所在的位置暫時未列入征地拆遷范圍,“宜昌這幾年發展特別快,現在點軍迎來了大發展,我們的生意暫時有影響,今后肯定會更好。”陳先生希望,在新區規劃建設中,門面應優先考慮回遷原住地做農家樂生意的業主。委員建議:規劃先行交通引領林新民認為,點軍若錯過這個“黃金十年”的發展機遇期,今后發展難度會更大。點軍“十二五”規劃正在修編中,規劃先行,是確保“宜昌新區”建設取得突破的重要舉措。“建議東站新區和點軍濱江生態新區一同規劃一同提速,讓一江兩岸同頻共振。只有一江兩岸共同發展,一城五區才能實現真正繁榮。”
在林新民看來,交通引領,是“宜昌新區”建設的實現途徑。未來十年,點軍后發優勢明顯,勢必成為各路投資的熱土。加速點軍道路規劃建設,搭建好公共交通樞紐站、公路客貨運站、鐵路客貨運站、旅游集散中心等交通節點,拓寬城市骨架,引導城鄉空間集聚,將為實現市場資源自由配置打下堅實基礎。
“我還有個不成熟的設想,是受萬通老總馮侖的啟發。”林新民建議在未做規劃的艾家鎮開發“立體城市”項目,建設低消耗、中密度、高效率的立體城市,將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融為一體,用立體城市建設濱江生態新區。目前四川天府新區立體城市在雙流落地,陜西西安西咸新區投資300億打造“立體城市”,預計年底前開工建設。“可以預見,隨著艾家建設‘立體城市’,定會大力提升宜昌市城市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