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世界級山水
谷浩渺的高峽平湖
恢弘的三峽工程
在這里因為壯闊山河、煙火人間、
詩與遠方都在這里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兩岸峰巒高聳、峽江壁立
構成一幅壯美的山河畫卷
三峽成庫后
峽江的浪激灘險被高峽平湖替代
這里有“高峽出平湖”的壯美神奇
有“截斷巫山云雨”的雄偉壯觀
更有長江安瀾、百姓安居、生態優良的美好畫卷
走進三峽人家,
吊腳樓點綴于青山綠水之間
漁船靜泊于碧波清溪之中
漁家撒網搬罾,少女高歌而浣
走進三峽大瀑布穿瀑廊道
猶如置身暴風雨中,狂風夾著水流
撲面而來在炎熱的夏季
與清涼瀑布親密接觸別有一番情趣
這里江水碧綠如玉,
青山翠綠連綿徜徉在山水畫卷中,
山歌南曲可成詩,響匠曼舞可作賦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里有世界級工程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水利樞紐工程
和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電工程
是治理、開發和保護長江的
關鍵性骨干工程
譜寫了中華民族治水史上的輝煌壯麗篇章
壩頂高程185米
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
居世界首位
三峽船閘是世界上
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和級間輸水水頭最高
技術最復雜的內河船閘
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
船舶通過船閘要翻越約40層樓房的高度
三峽升船機是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
規模最大的升船機
可將3000噸排水量的船舶快速提升過壩
長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
是我國水電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與三峽工程及另四座巨型梯級水電站一道
共同筑成長江之上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這里有世界級文化
億萬年地質時光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
創造了燦爛的歷史人文
秭歸是屈原的出生地,當地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端午習俗代代沿襲,歷2000余年不衰。屈原故里端午習俗2009年入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興山是王昭君的故里,當地至今還流傳著優美動人的傳說。2008年王昭君傳說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出了人文女祖——嫘祖
遠安縣嫘祖鎮是“先蠶”圣母、黃帝正妃嫘祖的誕生地,每年農歷3月15日(相傳為嫘祖的生日),當地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這一習俗源遠流長,早在1400多年前,便有文字記載。
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的楊守敬出生于
宜都陸城,其書法在日本影響深遠。楊守敬書院以山水風光為底韻,人文歷史為內涵,讓人們在感受古韻的同時享受大自然的旖旎風光。
“人人會猜射,事事皆可謎”的“中國謎語村”——
青林寺村
宜都市青林寺村,是中國第一部關于一個村落的謎語集和謎歌集的誕生地。村民從小孩到老人,幾乎人人會猜謎,個個能承傳
關公文化重要發源地、世界關公信眾朝圣之地——
當陽關陵
關陵是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的陵寢,距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也是全世界唯一以帝陵命名的關廟。
這里正在打造世界級城市
清潔能源之都
裝備了全國7%的水電裝機容量
被譽為“中國動力心臟”
依托豐富的水、風、光、頁巖氣等
可再生能源資源
宜昌打造千億級清潔能源產業
實現從“水電之都”向“清潔能源之都”的躍升
楚辭文化高地
宜昌是楚辭重要的發祥地
中國漢語詩歌的源頭
被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授予
“中國詩歌之城”榮譽稱號
宜昌搭建屈原文化研究的平臺組建
屈原文化研究院實施屈原文藝精品
創作工程建設屈原文化公園
編纂出版《楚辭大典》讓屈原和楚辭
成為城市的文化標識
鋼琴音樂之城
宜昌是中國第一個被授予鋼琴之城的城市
這里年產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7萬臺
鋼琴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市場的17%以上
全球每7臺鋼琴中,就有1臺“宜昌造”
鋼琴銷售覆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遍山水,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宜昌,來感受水電之都獨有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