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民戶外活動醉頻繁及休憩醉佳的地方在哪里?外地客人醉稱贊我市城市建設面貌的亮麗之處在哪里?常常作為我市對外宣傳城市形象的圖片取景于哪里?宜昌人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那就是宜昌的濱江公園。
濱江公園從1983年4月開始動工建設,它隨著城市向東拓展而跟著不斷延伸。目前,從鎮(zhèn)川門算起到白沙路口,全長已達11.3公里,占地面積35公頃。公園上段平均寬度為50米,公園下段平均寬度為25米。下一步還將繼續(xù)向下游延伸至伍家崗區(qū)共聯村臨時砂石碼頭,到那時濱江公園全長將達17公里。勿庸置疑,無論是目前還是將來,我市的濱江公園就臨江長度來說,均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城市濱江公園。濱江公園與江面互為對景,恰似鑲在城中的一條美麗而長長的彩帶,被人們譽為“萬里長江第一園”。
(一)
濱江公園一片翠綠,主要樹種有法國梧桐、樟樹、塔柏、桂花、廣玉蘭、雪松、欒樹、柚樹、水杉、女貞等103種。草坪遍布,綠相輝映,花團錦簇。園路多為青石板鋪就。庭院燈、草坪燈、世紀光柱亮度柔和,色彩豐富。園林小品尺度適宜,造型雅致。
這個公園已建成的主要景點有鎮(zhèn)江閣、雙亭廣場、南榭盆景園、宜昌大撤退紀念雕塑、世界和平公園、天然塔公園。
公園內第一座大型仿古園林建筑——鎮(zhèn)江閣于1987年2月30日竣工,閣為四面三層,重檐歇山式房頂,金瓦銀脊。內有34根盤龍柱,下為青石雕龍須彌座,座上有漢白玉雕欄。一樓,壁上有一巨幅瓷板畫,繪古代宜昌全貌,三樓壁上繪西陵峽口名勝,題款為“鎮(zhèn)江鎮(zhèn)川圖”,登閣遠眺,葛洲壩和城區(qū)美景歷歷在目。
雙亭廣場正對云集路口,公園大門為鋼筋混凝土仿石牌坊。上面“濱江公園”4個蒼勁有力的鎦金大字為我國著名書法家舒同所題。廣場東西兩側臨江的雙層八角琉璃亭端莊大方。
南榭盆景園,占地1.35萬平方米,一組嶺南園林風格的廊房環(huán)繞一池碧水。園中薈萃的由三峽奇石和古樹制成的各種山石盆景和樹根盆景,曾為宜昌當年三寶之一。著名作家馮英子觀賞后,曾賦詩曰:“離別滬江三千里,來看巫山十二峰。如何峽江奇山水,盡在夷陵一盤中。”
一柄蘭色的船用大鐵錨和八個淺紅色花崗石數字(1938.10.11)勾勒出宜昌撤退的壯麗場景。
1938年10月至11月期間,由民生輕船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指揮船隊,冒著日軍轟炸、搶運戰(zhàn)時特資和人員進川,從而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命脈。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在夷陵長江大橋西側修建了這座大型雕塑。壁面上的浮雕再現了當時宜昌人民與民生公司員工冒死緊急搶運物資的壯麗畫面。
位于夷陵長江大橋東側的世界和平公園是濱江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458米,占地2.64萬平方米,于2002年4月18日建成對外開放。整個工期僅用了23天,創(chuàng)意之新,質量之好、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公園整體平面造型為一只展翅飛翔的各平鴿,公園中部是由花卉及草坪組成的世界地圖。花壇左側有3組命名為"龍馬精神"、"祥獸呈瑞"、"靈壁龜石"的三峽奇石,奇石周圍蔥籠的芳草地上一群漢白玉雕成的和平鴿栩栩如生。2002年4月22日,參加亞洲議會和平會第三屆年會的18國議長和市級領導、少兒代表共同植下18株象征和平、發(fā)展、友誼的柳杉及錦葉白蘭。隨后尼泊爾國王賈拉德南、泰國公主詩琳通、柬埔寨首相洪升、緬甸總理飲紐、新西蘭議長享特、東帝汶議長盧奧洛、德國路德維希堡縣長萊納哈斯、美國俄勒岡州華盛頓郡主席布萊恩特等政要在這里又相繼植下長青友誼之樹。
天然塔,又稱宜昌寶塔,為省重點保護文物。相傳為晉代郭璞寓夷陵時所建,旨在"培地脈,壯文峰,制客山,鎮(zhèn)水口"。塔為磚石結構,呈八棱錐柱形,底直徑14米,七層,高45米。塔內有石階140級盤旋而上,塔頂裝飾著銅寶瓶、塔檐下有斗拱裝飾,四面掛鈴。塔門面對長江,兩邊對聯:"玉柱聳江于干巍鎮(zhèn)荊門十二,文峰凌江表雄當蜀道三千"。此塔在建設濱江公園下段時于2007年9月底完工,按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重建時原貌又進行了全面翻修,并于周圍新增添了樹木花草,鋪裝地面,冷飲茶座及健身器械。
以上可見,濱江公園不但具有常規(guī)的公園樹木及設施,更可貴的是彰顯出了宜昌厚重的歷史文化及現代國際交往。
(二)
濱江公園的構思及建設經歷了一段較長的時期。早在1965年初夏,蘇聯專家沙拉托夫用紅藍鉛筆在1/5000地形圖上粗略地勾勒出宜昌市城市規(guī)劃草圖,范圍為西起西壩,東至今東山大道,南至萬壽橋,北到鎮(zhèn)鏡山。濱江綠化帶和沿江港埠區(qū)第一次明確地標示出來。為適應長江葛洲壩工程的開工建設,1974年底至1975年3月宜昌市第二次修編城市總體規(guī)劃,濱江公園更趨明朗地安排其中。1978年1月6日-9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和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在省委書記陳丕顯陪同下來宜視察工作。對城市沿江建設作了重要指示,并明確提出要把宜昌建成"美麗的城市"。1978年宜昌市第三次城市總體規(guī)劃把沿江護岸和濱江公園劃定從鎮(zhèn)川門到白沙垴,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建設。1979年10月16日,宜昌市沿江護岸指揮部及施工處成立,1983年3月14日,宜昌市濱江公園籌建處掛牌成立。1983年4月開始在園區(qū)內植樹和興建景點。在1982年至1983年間,葛洲壩大江截流一期工程的圍堰拆除的土方要找去處,而濱江公園往江拓展又需要大量土方來源,于是兩者巧妙結合,取得了雙贏局面。公園結合沿江大道的建設,共拆除沿江破舊危房8.8萬平方米,共利用葛洲壩工程棄土225萬立方米。2005年,第五次城市總規(guī)修編時,又將濱江公園從白沙垴延伸至共聯村臨時砂石碼頭。
(三)
一年四季,從清晨到半晚,公園里的人群絡繹不絕。有的在跑步、習拳、打羽毛球;有的在隨著琴聲放嗓高歌;有的在和著悅曲輕盈舞步;青年們在運動器械上玩起各種花樣,孩童們腳踏滑板在平滑的廣場上盡情穿梭,老人們坐著葡萄架下一邊玩牌一邊傾談,戀者在樹蔭下草地上憧憬著幸福的未來,閑者在坐凳上暫停思緒閉目養(yǎng)神……到處是愜意的休閑,是有益的鍛煉,是歡快的娛樂,自由自在,各得其所。
憶昔日,宜昌舊城江邊棚戶吊樓,低矮破爛,污水橫溢,垃圾遍地,道路坑洼,是臟亂差的典型。
看今朝,濱江公園同沿江護岸,沿江大道三位一體,"城在林中,街在綠中,人在畫中",呈現的是綠化、香化、美化,構成了一幅亮靚的濱江風景線,是建設旅游名城的大手筆和精品之作。
隨著時代前行的步伐,濱江公園會變得更長、更美、更為市民和客人所喜愛。贊美宜昌的神奇變化!
宜昌濱江公園:萬里長江第一園



更多>同類新聞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