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湖北省移民局副局長楊德菊率省三期移民工程驗收組來到秭歸,對秭歸、包括夷陵、興山、巴東等縣區在內的三峽庫區湖北三期移民工作進行初驗。
三峽工程三期蓄水淹沒涉及秭歸8個鎮鄉。依據規劃,156米水位以下應搬遷32503人,農村移民應生產安置20455人,到2005年底,已全部搬遷、安置完畢。搬遷一座變電站,對應清理的10375處污染源進行了全部清理,清理面積674.43萬平方米,清理體積2.27萬立方米,回填2.27萬立方米。清運工業固體廢物2處、0.25萬噸,消毒面積720平方米,清運生活垃圾共97處12.34萬噸,消毒面積6.25萬平方米。清理的建筑物41.4萬平方米及相應的附屬設施,各類桿線245公里。清理林木9045畝,零星林木11.33萬株,易漂浮物11759畝,已清理的樹木枝椏等易漂浮物采用外運、集中堆放燃燒后掩埋方式,完成了清理任務。對17個單位、三期7011卷檔案進行了檢查,其中項目檔案5836卷,分戶檔案2573卷,財務檔案7811卷,文書檔案2903卷,清庫檔案176卷。庫底清理的四項任務完成。
面對繁重的移民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對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秭歸聚全民之心,舉全縣之力,團結實干,克難攻堅,三期移民任務全面完成。具體表現在:投資全部到位,實物全部遷出,庫底實現全清,檔案規范完整,環境治理見效,自驗一次合格。
按照《長江三峽三期移民工程驗收工作大綱》的要求,省級初驗組分為綜合協調、農村移民安置、衛生清理、固體廢棄物清理、移民安置區環境保護、建構筑物清庫、林木清理和縣城、工礦、專項等7個組,7月4日至5日開展分組抽查。
據悉,整個三峽工程三期水位移民和清庫將涉及重慶市、湖北省13個區縣約30多萬居民和700多萬平方米房屋,還涉及庫岸線2400多公里。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批準提前一年實現三峽工程三期蓄水,決定2006年汛期以后蓄水至15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