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交通系統加速構建,市政基礎設施更完善,以串“園”連“山”活“水”,植“文”營“景”興“業”,城區綠道公園品質持續提升,一座具有國際范、山水韻、三峽情的濱江宜居公園城市正向我們款款走來。
10月8日,宜昌市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宜昌市將重點實施綠色交通系統構建、公園城市基底提升等十大工程。
加速構建綠色交通系統
啟動六條市域鐵路研究
區域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市域鐵路加速城鄉融合,快速路繼續推進,道路微循環讓城區更暢通……“十四五”期間,宜昌將加速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加快鄭萬高鐵聯絡線、呼南高鐵(襄陽—宜昌段)、宜昌高鐵北站的建設,啟動沿江高鐵(宜昌段)、呼南高鐵(宜昌段)、十堰至興山高鐵聯絡線(宜昌段)的建設,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助力宜昌市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加快渝宜重載鐵路建設研究,錨固宜昌在武漢與重慶之間區域性大城市的地位。加快三峽樞紐茅坪港疏港鐵路(原江南翻壩鐵路一期)、江南翻壩運輸管道建設,啟動白洋港國家物流樞紐、宜昌國際貨運樞紐平臺等項目謀劃研究,完善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加快襄宜高速、宜常高速、G348宜昌城區至三峽壩區公路工程綜合改造、小鴉公路東延、三峽專用公路市政化改造、宜當快速通道、宜遠快速通道等公路建設,以及十宜高速公路的謀劃研究,加強宜昌與周邊城市的聯系。
啟動市域鐵路研究,按可行性加快工程建設,加強主城區與各縣市區快速聯系,包括市域鐵路R1線(宜昌東-三峽機場-枝江)、市域鐵路R2線(三峽機場-宜都)、市域鐵路R3線(宜昌東-西陵-小溪塔)、市域鐵路R4線(宜昌東-宜昌南-秭歸)、市域鐵路R5線(宜昌東-宜昌北-當陽)、市域鐵路R6線(遠安-舊縣-當陽)。
結合公園城市建設,對鴉宜鐵路宜昌段進行重塑及提升改造,建設完善慢行系統,建設鐵路高線綠道,整治周邊環境。
繼續推進江城大道下段(夷橋路-伍家崗長江大橋)、伍家崗長江大橋、三峽專用公路快速化改造、港窯路(桔鄉路-峽州大道)、港窯路夷陵區段一期(李家沖隧道-小鴉路)等快速路建設,啟動港窯路夷陵區段二期(小鴉路-宜黃公路)、江城大道下段(伍家崗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花溪路(峽州大道-宜巴高速)、花溪路(漢宜路-峽州大道)快速化改造、三峽快速路互通改造、峽州大道三期(先鋒路-白洋白雅路)等快速路建設。
按照“一年建兩座”的標準,“十四五”期間共建設10座人行過街設施,包括鐵路壩小吃街地下通道、環城北路地下通道、珍珠路與云集路地下通道等重要節點,還將對6069個道路泊位進行改造。
市政基礎設施將更完善
新增各類充電站60座
完成中心城區所有內澇點改造,加速充電樁等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布局,“十四五”期間,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將更完善。
繼續重點推進主城區污水廠網等建設,梳理城市內澇點,完成中心城區所有內澇點改造,整治濱江泵站處、勝利四路截流閘、華祥、朝陽路高速橋下、渭河路、大學路、隆康路片區、天官橋片區、勝利三路夷陵大道路口工行、中心醫院門診前、710片區、東山大道中南路交叉口范圍、三醫院及經馨苑、東方花園等內澇點。
城市給水工程主要繼續完成伍家崗至猇亭供水互通工程等項目的建設,啟動白洋水廠、田家河水廠、點軍區葛洲壩樞紐水廠、猇亭一水廠、城區居民二次供水的改造工程等;城市供氣工程主要完成宜昌城區(點軍)高壓管道工程和中燃三峽區域總部及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項目的建設,及城區天然氣鑄鐵管網改造工程。
充換電設施、通停5G基站及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也將加速布局。將利用公共停車場、小區停車位、加油站、加氣站等現有場地和設施,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實現充電站網絡化智能化,新增各類充電站60座、分散式充電樁20000個。建設5G基站300個,實現SA核心網全區全覆蓋,形成有規模效應的應用。
公園城市基底持續提升
擬建城市中央公園
市域綠道、城區綠道串聯起人們的綠色生活,城市公園加速提品提質,“十四五”期間,宜昌市公園城市基底將持續提升。
市域綠道建設工程將依托水系廊道和交通廊道,聯系沿線重要節點城鎮,串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等生態空間,構建“一廊、兩環、十帶”的市域級綠道網絡體系。
城區綠道建設工程將構建“一軸、一環、九線”的城區級綠道網絡體系。“一軸”即三峽綠道城區段,為城區一江兩岸綠道,“一環”即夷陵綠道,為鏈接西陵、伍家、猇亭、小溪塔江北四個城市組團的綠道,串聯城區內的大型山體和市級公園,約80公里;“九線”為組團內部的骨干綠道,主要依托河流、綠楔等垂江廊道打造,共9條約170公里。
圍繞公園城市構建的“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四級公園體系,重點謀劃中央公園(西陵后山)、峽口國家森林公園和荊門山—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郊野公園建設;升級濱江公園、東山公園、兒童公園、運河公園、城東公園、求索公園、磨基山公園、柏臨河濕地公園、六泉湖公園、綠蘿植物園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設一批示范性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
西陵后山作為主城區的城市綠心形態初顯,面積約60平方公里,擬建設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打造成萬里長江第一園。以“生態化、國際化、高端化、景區化”為引領,在生態保育區外,植入主題樂園、高端酒店群、研發孵化、學術交流等功能,提振城市第三產業發展,打造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宜昌智谷”。
濱江公園改造主要以疏通線路、整理用地、休閑、健身生活場景營造為重點,進行AAA級景區化改造。
兒童公園改造提升將以“奇趣世界·文化洗禮”為主題,擴建古佛寺,對接桃花嶺文化街區,融入兒童探索館、兒童國學館、社會角色扮演主題樂園、VR虛擬動物園等主題活動。
東山公園改造提升以“川漢記憶·城市陽臺”為主題,將宜昌火車站與東山公園融為整體進行改造。建設公園體育場路口大門、北大門及西大門,打通公園對外交通,連通至運河公園步道,提升公園交通可達性。
培育公園城市場景業態
建設歷史文化街區
“十四五”期間,宜昌將以“兩島八鎮”為抓手,融入“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設施嵌入、功能融入、場景帶入”的方式,培育公園城市場景業態。重點打造平湖國際旅游島、西壩長江不夜島和曹家畈康養小鎮等項目。將城市人文底蘊植入公園城市建設中,遵循“保、修、遷、尋、營”原則,繼續推進環城南路歷史風貌街區改造建設,重點建設紅星路—二馬路歷史文化街區、織布街歷史文化街區,挖掘宜昌特色飲食文化。
平湖國際旅游島將依托西陵峽口風景區自然資源優勢,整合南津關小鎮、三峽國際游輪中心,將平湖半島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國際風范、地域風情、“望得見江”的江中休閑島,以及長江經濟帶上休閑商務旅游重要目的地。
西壩長江不夜島將利用西壩島承載葛洲壩工程的歷史記憶、良好的洲島生態環境,還保留有60多年歷史的宜昌老船廠及開放式街區等優勢,以建設大劇院和展覽館等文化設施為支點,采取“文化+創意+藝術”的策略,整體打造成為國際性的文化創意休閑西壩文創島。
艾家創意小鎮規劃總用地面積1750公頃。建設以文化康旅、創新研發產業為導向,以服務多元、低碳環保、生態宜居為特色的艾家城市活力鎮。
二馬路近代風貌文化街區。依托老舊小區改造,近期以保護現有英國領事館舊址、德國領事館舊址、滿意樓、強華里等文物保護建筑和本地特色建構筑物為主,整理街景立面,梳理街巷空間,建設文化節點;遠期引入市場主體進行商業化開發,打造成為承載宜昌近代風貌的重要載體,老城最具商業氛圍的活力街區。
織布街碼頭文化街區。以織布街的興衰為線和新正街碼頭遺址、馬家溪石器遺址為點,打造織布街碼頭文化街區,再現碼頭繁華。同時建設創客基地,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